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观点 > 财经观点

财经观点


2020年我国出口增速或下降5.5个百分点

发布日期:2020-03-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课题组


  在宏观经济层面,考虑到疫情对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影响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差别,我们假设了三种疫情影响强度。在乐观情景下,2020年全球GDP增速为2.5%,比2019年下降0.4个百分点;在中性情景下,全球GDP增速下降为2%;在悲观情景下,全球GDP增速为1.2%。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无疑增加了我国疫情防控难度,给经济恢复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但另一方面,疫情蔓延产生的国际防疫需求和国际产业调整也为我国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国际大型企业可能推迟调整供应链。尤其在我国疫情防控已取得积极进展的情况下,在华保留相当比例的供应链有益于降低其全球供应链风险,疫情蔓延也会造成一些疫情重点地区的产业链向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的地区转移,为我国产业链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

  从短期相关性看,本次疫情对股市造成的市场联动效应显著。从长期看,A股和其他地区的股市相关性并不高,本次疫情带来的相关性的提升会在未来一段时间下降。中美两国股市的弱相关性有利于资产多样化配置。在美股及其他股市收益预期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情况下,中国股市有望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者。

  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已呈现持续向好态势,但在境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疫情还在继续蔓延。从疫情表现的危害性看,疫情的全球蔓延,将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本研究课题着重从疫情国际蔓延的角度,基于已经并可能进一步扩散的国家或地区,以及各地疫情程度的分析和预测,评估全球和各国经济受影响的程度,据此来分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宏观经济层面,考虑到疫情对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影响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差别,我们假设了三种疫情影响强度,并结合扩散区域的可能性,建立了三种情景。在乐观情景下,2020年全球GDP增速为2.5%,比2019年下降0.4个百分点;在中性情景下,全球GDP增速下降为2%;在悲观情景下,全球GDP增速为1.2%。

  疫情在全球蔓延使得我国将面临输入病例的风险,延迟我国防疫结束时间。全球疫情将造成海外需求和供应的不确定性。但由于我国疫情防控已取得积极进展,我国将获得更多机遇,包括降低国际产业链从中国转移的压力、满足增加的抗疫物资需求等。

  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做好防范疫情输入性风险的准备;二是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的货币政策,但是要注意力度适当、结构合理;三是对受疫情全球蔓延影响较大的行业进行精准支持,鼓励信息科技等行业帮助海外国家抗击疫情,为疫情结束后向国际市场拓展做好铺垫;四是积极应对疫情全球蔓延对产业链的负面影响,同时布局完善国内产业链;五是扩大金融改革开放,满足海外资金在疫情蔓延下的避险需求,在国际疫情防控合作中发挥人民币支付结算功能,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步伐:六是继续体现大国担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对逆全球化影响。

  一、全球疫情发展状况和趋势

  2月20日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呈现蔓延态势。3月初,韩国、意大利、伊朗、日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疫情;欧盟各国和美国也发现多起病例。在估计疫情国际影响的情景分析中,我们考虑了两个维度,即疫情影响的经济体以及疫情的严重程度。下面假设了疫情全球扩散的三种情景:一是乐观情景。疫情局限于中国、韩国、日本以及目前有疫情爆发趋势的欧盟和美国。除中国以外,其他经济体的经济影响仅局限于服务业,但持续时间较短。二是中性情景。疫情持续时间增加,对主要经济体的影响从服务业扩大到制造业。三是悲观情景。疫情在全球扩散,且对经济的影响持续时间达到3个月。

  二、疫情蔓延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

  (一)主要海外经济体和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

  基于生产法对三种不同情景下2020年全球及主要海外经济体GDP增速预测如下:

  ■

  (二)对全球产业的影响

  地区产业优势的差异,造成疫情对全球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影响存在差异。

  1、全球产业对出现疫情地区的依赖度

  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重要枢纽,生产停滞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巨大。据日本经济新闻的分析,中国的制造业生产每减少100亿美元,海外整体影响约达67亿美元。

  受日本进出口影响较大的有中国、美国、东盟、欧盟、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是日本的主要出口商品。若日本的疫情进一步加重,预计将对机电、半导体等制造业的基础原料供应造成较大影响。

  受韩国进出口影响较大的有中国、美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若韩国的疫情进一步加重,预计将对全球机电、运输设备等行业造成一定影响。

  受意大利进出口影响较大的有欧盟、中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若意大利的疫情进一步加重,预计将对机电、化工、运输设备等行业造成一定影响。

  若伊朗的疫情进一步加重,预计将对矿物燃料供应造成一定影响。

  2、疫情对全球产业的主要影响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将对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造成直接冲击;对产业链全球化的制药、半导体、汽车制造等行业以及强烈顺周期的能源行业造成较大影响。

  3、疫情若进一步向欧盟、美国等经济体蔓延对全球产业的影响

  与欧盟贸易联系较为紧密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欧盟、美国、加拿大、中国、日本等。

  美国对全球出口中,机电产品、运输设备、矿产品、化工产品和光学、钟表、医疗设备是主要出口商品。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矿产品是美国的前三大类进口商品。美国出口较多的是资本品和中间品,进口较多的是资本品、消费品和中间品。

  欧盟和美国中间品进出口份额较大,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突出,对初级产品的加工和最终产品的形成均具有重要作用。美国是重要的资本品流入和输出国,对国际资本的流动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欧盟和美国是重要的消费品市场。若疫情进一步在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蔓延,将从生产资料供应、资本供给和最终消费市场三个方面对全球供应链产生极大的冲击。

  (三)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疫情全球开始蔓延后的第一周(2月24日—2月28日),全球金融市场的表现可以概括为美债和日元涨,股市和黄金跌。虽然类似的组合波动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也发生过,但目前看来,由于各国央行都采取了相应的积极行动,市场并不会出现类似2008年那样大规模的流动性危机。

  1、对全球股市的影响

  从历史数据看,重大疫情与股票市场的长期表现之间并没有很强的因果关系。股票市场的长期表现取决于经济体的内在发展逻辑,而周期性的疫情对市场的影响一般都是暂时的。短期内,国际股票市场的表现为:全球股市短期大幅下跌,相关性迅速提升,传染效应强;美股上涨预期下调和各个市场的估值差异将推动资产组合的再平衡;从各个市场的PE值看,上证综指在估值上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2、对全球债券市场的影响

  疫情带来的宽松政策和避险情绪使得国债收益率在全球范围内大幅下降;部分地区债券违约风险上升。由于意大利的债务问题较为严重,疫情有可能加剧意大利债务危机风险,并可能牵涉到欧盟多个国家,形成区域性债务危机;全球债券资产有再平衡需求。流动性泛滥将使得利率失去风险反映能力。因缺乏利率的风险警示作用,风险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爆发会造成更广泛的负面影响。在疫情全球蔓延、全球低利率的大环境下,中国债券的相对高收益率和安全性对海外资金具有一定吸引力。

  3、对全球外汇市场的影响

  若疫情在全球爆发,不同国家的汇率变动将取决于其受影响的程度,根据前文估计,日本和韩国的疫情较欧盟和美国的情况更为严重,短期内汇率的波动率将有所提高。

  4、对大宗商品的影响

  在疫情带来的需求放缓以及各国央行加大刺激的双重作用下,未来经济是持续通缩,还是由通缩转向通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率因此上升。

  三、疫情的全球演变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

  (一)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疫情全球蔓延大概率会造成全球经济增速下降。外部需求下滑将对中国经济形成负面影响。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比较严重的经济体在我国总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根据估算,乐观情景下2020年全年我国出口增速将下降5.5个百分点,中性情景下降低10.9个百分点,悲观情景下降低17.5个百分点。2019年我国出口占GDP的比例为17.4%,出口增速下滑将拖累我国GDP的增速。

  (二)对中国产业的影响

  我们基于中国和其他出现疫情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分析疫情的扩散对国内各主要产业的影响和前瞻性布局机会。

  1、中国产业对其他出现疫情国家和地区的依赖度

  从中国与日本、韩国、意大利、伊朗等出现疫情国家和地区的经贸联系来看,中国与日本、韩国的双边贸易额均在2000亿元左右,而与意大利和伊朗的贸易额则较小。因此,从产业依赖度来看,日本、韩国的疫情发展趋势将对我国产生较大影响。

  日韩与中国贸易关系紧密主要体现在:中国是日本和韩国的第一大进口国;日韩是主要的中间品出口国,中国对日韩中间商品的依赖度较高;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日韩与中国在贸易领域上中下游互相依托,是国内产业链不可忽视的一环。日韩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若疫情在当地进一步升级,企业停工、物流停运、出口减少,将直接影响我国上中下游的供应端。

  2、对中国各产业的主要影响

  从我国自日本进口的依赖度来看,排名前三的为机械、电气设备和化学制品。对向日本出口的依赖度来看,排名前三的为电气设备、机械和制成品。

  我国在机电产品(尤其是汽车零部件、半导体)、化学制品(尤其是新材料)等领域对日韩敞口较大,产业链的延伸可能影响国内中下游半导体产业、汽车制造业。

  3、疫情若进一步向欧盟、美国等经济体蔓延对中国产业的影响

  2018年,中美间的双边贸易额为6598亿美元,且中国保持了较大的贸易顺差。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为运输设备、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光学钟表和医疗设备。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18年上述商品对中国出口分别为276.8亿美元、270.4亿美元、123.5亿美元和98.4亿美元,占美国对中国出口总额的23.0%、22.5%、10.3%和8.2%。

  美国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为主,2018年进口2685.4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9.8%,比2017年增长4.7%。家具玩具、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分别居美国自中国进口商品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位,2018年进口额分别为649.3亿美元、405.0亿美元和282.0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12.0%、7.5%和5.2%,比2017年增长7.3%、3.9%和10.9%。

  2018年,中欧间的双边贸易额为6039亿美元,且中国保持了较大的贸易顺差。中国从欧盟进口的产品主要为工业制成品,包括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光学钟表、医疗设备和化工产品等。中国对欧盟出口的产品主要为工业制成品,包括机电产品、纺织品、家具玩具和化工产品等。

  因此,若疫情进一步在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蔓延,将对我国的机电、运输、化工、家具玩具、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纺织品等行业造成较大影响。

  (三)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

  1、股市

  (1)市场联动性对中国股市带来的影响

  首先,从短期相关性看,本次疫情对股市造成的市场联动效应显著。

  其次,从长期看,A股和其他地区的股市相关性并不高,本次疫情带来的相关性的提升会在未来一段时间下降。

  最后,中美两国股市的弱相关性有利于资产多样化配置。在美股及其他股市收益预期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情况下,中国股市有望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者。

  (2)产业链受损带来的实体风险如何影响中国股市

  产业链受损的行业表现。由于疫情重点国家日本、韩国、意大利和伊朗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疫情在上述国家的蔓延将对我国新材料行业、汽车制造业、半导体行业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若疫情进一步向欧盟、美国等经济体蔓延,将对我国的机电、运输、化工、家具玩具、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纺织品等行业造成较大影响。目前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股价和大盘整体表现差异不大。

  实体经济受损与股市长期发展。由于各国央行持续的宽松政策,未来股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将进一步变弱,这种趋势在达到一个临界点之前,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

  (3)外资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疫情期间外资资金流量的波动和股票走势具有一定相关性,外资净流入量对A股有一定预测作用。同时,外资更倾向于波段操作,这种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做法,对缓解市场的波动起到积极作用。外资还倾向于买入所在地区的核心资产,突显价值投资的本质。

  2、债券市场

  在与疫情相关的产业领域,信用债市场风险总体可控。外资或将增加对我国债券资产的配置。

  3、人民币汇率

  (1)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分析

  短期内,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主要由市场预期决定。目前带来升值预期和贬值预期的因素都存在。前者包括中美贸易协定的达成、中美利差的增加以及人民币避险功能的体现,后者包括财政赤字预期的提升。

  (2)疫情影响下的人民币汇率走势

  2月3日人民币汇率(离岸即期)曾降至7.0132,之后汇率并没有进一步走低,并且在多国出现疫情后由于市场避险情绪而出现升值。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取决于经济恢复状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情况等。

  (四)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

  根据我们的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金融中心评估中的大部分指标不会造成直接影响。部分金融产业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保险和金融科技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机。此外,上海六大中心的建设也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尤其是金融科技中心、国际保险中心和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中心。其中,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从以下方面受到正面影响。一是上海因风险防范得当,城市品牌和声誉将大幅提升。二是外资将加大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人民币国际化有望进一步推进。三是有利于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四是有助于金融科技产业(移动支付、非接触支付、网络银行等)的对外输出。

  四、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下中国面临的风险、挑战和机遇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无疑增加了我国疫情防控难度,给经济恢复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但另一方面,疫情蔓延产生的国际防疫需求和国际产业调整也为我国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

  (一) 经济保增长和优化结构面临双重挑战

  1、海外需求和供应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了我国经济恢复的风险。

  2月份的PMI指数表明,疫情对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了影响。疫情在全球蔓延有可能进一步导致海外需求的萎缩,对我国出口行业形成二次冲击。

  2、经济保增长与结构优化需兼顾

  疫情全球蔓延将延长我国经济承受下行压力的时间。在内外疫情防控双重压力下,宏观政策调控必不可免,但是力度要合适、结构要合理,避免大水漫灌式的政策措施。我国近几年经济结构的主动调整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也为之付出了成本。恢复经济发展的扶持措施应顺势而为,注重经济结构和基础设施的改良,避免为短期增长指标而牺牲实施长期战略所取得的成果。

  3、兼顾结构优化与保障就业、保障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

  在疫情对经济造成影响的情况下,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兼顾就业和保障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关注民生需求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维护社会稳定。

  4、主要经济体采取的刺激政策增加了我国宏观调控操作空间

  为应对疫情,一些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了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包括美联储一次性降息50个基点,这为我国使用财政或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多的操作空间。

  (二)行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1、行业受疫情影响有差别,需要有针对性的支持

  疫情下不同行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不同。比如,疫情对旅游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影响较大,影响时间也较长,问题主要在需求减少方面;有些行业复工面临的是人力资源问题,有些行业面临的是原材料问题;有些行业集中度高,抗风险能力强,有些行业集中度低,抗风险能力弱。因此在支持行业恢复时需要有针对性,切实解决行业面临的问题。

  2、疫情为加快行业的结构优化提供了契机

  国际防疫需求为一些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除防疫用品、医疗产品、药品行业外,我国信息行业在防疫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一个亮点。

  3、疫情产生了新兴服务需求

  本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的服务需求。比如,电商服务需求的增加和商品范围的扩大、在线教育的需求、远程办公的支持、防疫信息提供等,这些新需求为新兴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三) 我国产业链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机遇

  1、疫情使得各国重新审视自身产业链的风险,我国一些优势产业面临全球产业链调整的压力。

  2、我国一些产业链高度依赖日本、韩国的供应链,而目前韩国已经出现疫情蔓延态势,日本疫情爆发风险也非常高。日韩美的疫情有可能通过产业链影响我国部分产业复产。

  3、疫情蔓延增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国际大型企业可能推迟调整供应链。尤其在我国疫情防控已取得积极进展的情况下,在华保留相当比例的供应链有益于降低其全球供应链风险。

  4、疫情蔓延也会造成一些疫情严重地区的产业链向疫情已经得到控制地区转移,为我国产业链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

  (四) 疫情蔓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和机遇

  1、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由于我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因此可能会有海外避险资金短期内大量涌入,加大我国金融市场的波动。

  2、A股将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者,有助于A股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3、中国债券市场作为一种安全资产将得到更多国际认可,外资加大配置有助于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

  4、全球疫情蔓延将推动人民币避险需求,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更多的机遇。

  (五) 逆全球化风险与推进全球化机遇

  1、疫情暴露的产业链全球化风险可能带来产业链长期逆全球化的风险。

  2、全球疫情蔓延对全球产业链短期的调整带来了困难,短期内缓解了产业链逆全球化的压力。

  3、全球化的推动力量主要是资本的逐利性,而逆全球化的推动力量更多是政治因素。在全球共同面对疫情的情况下,资本的力量也更容易推动全球化的进程。

  4、本次疫情防控提供了我国向国际社会展示国内治理水平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形象。

  5、如果中国能积极迅速恢复国际供应链,可以表现出我国在国际经济中的负责任态度。

  6、疫情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是对逆全球化思潮的有力回击。

  五、应对措施

  (一) 做好防范疫情输入性风险的准备工作

  1、做好出现疫情国家的来华人员的防疫准备工作,包括应对方案、检测流程、信息处理、场所和物资准备、应急预案等。

  2、加强国际疫情信息互通和研究合作,共抗疫情。

  3、保证物流畅通,完善战“疫”物资战略储备,克服市场失灵。

  (二)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并适度宽松,监管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灵活性,长期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应该更偏重激励居民消费和减税降费,而不仅是投资推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支出结构,更多转向教育、医疗、养老以及新型基建领域。

  2、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并适度宽松,密切关注滞涨风险,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3、保持监管政策连续性和灵活性,避免因为抗击疫情,对长期政策带来扭曲。

  (三) 行业发展措施

  1、对受疫情全球蔓延冲击较大、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的行业(例如旅游服务、交通运输行业)提供定向扶持。

  2、支持创新企业发展,支持我国信息服务企业在疫情全球蔓延的情况下扩大服务输出。

  (四) 采取更加积极措施应对全球疫情蔓延对产业链的影响

  1、保障对国际产业链有重大影响的行业的复工复产,减少我国对国际产业链影响,提升产业上下游信任度和可靠性。

  2、向国际社会承诺,保障一些关系全球安全的产品供应链稳定,并对防疫物资生产提供额外的支持。

  3、积极支持其他国家的疫情防控,减少疫情对我国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

  4、加强自主供应链配套,推动优势产业的聚集和推广,促进中西部地区对东、南部制造业的承接。

  (五)确保金融市场稳定运行,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1、在疫情全球蔓延的情况下,针对股债汇三个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点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恐慌情形下对市场的过度干扰,确保市场稳定运行。

  2、积极吸引境外资金入市,并通过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和国际金融机构长期留在中国。

  3、在帮助全球各国抗击疫情过程中,让人民币发挥更大的支付结算作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4、以全球疫情防控为契机,推动政府与金融机构、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加强金融风险管理。

  (六)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对逆全球化影响

  1、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坚持对外开放和全球化的理念,加强国际交流,充分利用我国在防控疫情过程中的获得的经验援助其他国家和地区。

  2、加强国际合作,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产能支持和物资供应。

  3、鼓励我国驻外公司与机构积极参与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

  4、积极推广我国在疫情防控中开发的信息管理工具,帮助其他国家防控的同时,助力信息服务业的国际化。

  5、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各种平台和渠道,加强国与国之间民众交流,增进中国和各国之间的理解和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