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服务 > 政策汇编

政策服务


政协委员谈新时代政协履职记者会

发布日期:2019-03-11      来源:新华社
政协委员谈新时代政协履职记者会将于3月10日上午8时45分举行。敬请关注!
[刘佳义]
记者朋友们,大家早上好!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三场记者会现在开始。首先,我代表大会秘书处,对参加今天记者会的中外记者朋友们,表示欢迎!
本场记者会,我们邀请了5位全国政协委员和记者朋友们分享他们履职的故事。他们是: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兼)、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全国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会长、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刚;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石红。本场记者会的主题是“政协委员谈新时代政协履职”。根据安排,我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十三届政协以来,政协履职有很多新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叫做“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坚持继承与改进创新有机结合。”
第一句话中的发扬民主,主要是指协商民主。政协是专门协商机构,全国政协的协商格局,形象地说法叫做“1420”。去年全国政协共召开了1次全体会议、2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2次专题协商会,这就是我们讲的“14”。“20”是指每年大概要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20”是个大致的说法,去年我们开了19次。今年全国政协的协商计划也是“1420”,前面是一样的,后面的“20”有一些变化,安排了16次双周协商座谈会,4次网路议政和远程协商。
增进团结。人民政协是大团结、大联合组织,它所承担的任务是要协调“五大关系”,即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这也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出任全国政协主席时给政协规定的任务:即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国家的现代化服务。
第二句话叫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全国政协每年大概要组织近100项调研活动,要给中央报送几十个调研报告,去年全国政协的提案立案的是4567件,经济方面的提案占41%,民生方面的提案占29%,如果加上生态方面的提案,比例就可能更高。当然,这里有个问题,过去政协履职比较注重建言献策,在工作制度和机制上面的设计都是按这点设计的,所以存在着单向发力的情况。新一届政协改变了这个状况,要求建言献策的过程也是学习教育和凝聚共识的过程,所以我们叫做“双向发力”。
第三句话叫做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新一届政协既继承了历届政协的优良传统,又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气象。新一届政协履职工作有10个首次。1.首次开展全国政协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研讨活动,加强思想理论武装。2.首次召开全国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加强组织建设。3.首次提出要在建言献策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4.首次提出政协组织的政治责任是:把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的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5.首次提出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是:推进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6.首次提出政协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7.首次提出把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作为工作的动力源和前进方向标,政协委员要当好这一伟大事业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8.首次提出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是政协履职的努力方向。9.首次提出建立委员履职档案、政协常委提交履职报告的制度。10.首次提出政协委员要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今年是人民政协70年华诞,全国政协各级政协委员有67万,这些委员一定会努力工作,用新的成绩庆祝共和国和人民政协的生日。本场记者会时长大约60分钟。大家提问时,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并说明问题提给哪一位委员。为了让更多的记者提问,建议每次只提一个问题。现在开始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注意到主持人刚才提到的政协工作的三个新特点以及几个首次,其中都提到了政协委员要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方面双向发力,我的问题是,这个双向发力给政协委员在新时代的履职尽责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谢谢。
[赖明]
我们都知道,当前国际形势非常复杂严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异常艰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这样就需要我们更好地凝聚力量,团结奋斗。面对新形势,新一届全国政协和汪洋主席提出,人民政协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实现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因此,我们委员的履职要紧扣双向发力,特别是要在凝心聚力上下功夫。
具体讲有三个方面:第一,我们要做好双向发力,必须要真正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总书记提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是三重意思,总体上我们既要生态保护,也要经济发展,但是如果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发生冲突,那么我们必须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的红线。但是,从长远看,从全局看,从综合看,我们保护好了生态环境,就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它的完整含义应该是这样的。
但是大家注意到,频频曝光的祁连山秦岭别墅这些环境破坏问题,其实表明我们一些地方对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是没有领会透的。另外,也有些地方出现了为保护而保护,一关了之、一禁了之的现象。我们在调研当中也注意到,在西部某省的一个湖泊景区就有这种情况,为了保护好这个湖泊,当地政府利用湖泊周边草地建设湿地,有效保护了湖泊生态。同时,牧民的收入就得到了很好的增长,2016年,这个湖泊周边的200多户贫困户户均收入达到1.13万元,而且这200多户牧民绝大多数是贫困户,应该讲对改善牧民的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2018年4月,这个湖泊景区就关掉了,关掉以后农牧民就没有收入了,他还要养家糊口,又到湖泊周边过度放牧,因为他们放牧非常松散。这样就给我们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把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里面既是个科学问题,也是个认识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从长远来认真、深刻地领会总书记的“两山”理论。
第二,要做好释疑增信。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经济带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而有的地方认为,不搞大开发就是不要大的发展。我们可以想一想,在这样一个覆盖全国11个省、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都占到全国的40%左右的地区不能很好地发展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所以我们在调研过程当中也与基层的干部群众一起交流,与他们一起学习理解“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核心要义,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追求高质量发展。
第三,要凝聚人心。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具有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的特点,聚焦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顺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通过人民政协正确发声,可以很好地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比如大家可能注意到,前几年九三学社一位委员叫杨佳作了一个叫“点赞正能量、厚爱正能量、弘扬正能量”的大会发言,潘建伟委员作了一个叫“敢于担当,从我做起,为建设科技强国建功立业”等这些大会发言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的说明完毕。
[团结报团结网记者]
我的问题是问给潘建伟委员的。潘委员您好,作为一名科学家,您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我们也知道,您还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实际上做好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的问题是,您是如何分配时间和精力统筹兼顾好委员履职、民主党派工作和科研工作的?谢谢。
[潘建伟]
谢谢你的提问。我自己所从事的是量子信息科学,我们这个领域发展到了今天,已经进入到一个深化和快速发展的阶段,所以我们现在特别需要的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各项关键技术的攻关,这样就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性布局,同时我们也需要相关研究机构、国家相关部委和企业的支持与协作。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又是民主党派的成员,结合我自身的工作进行建言资政,而且对于国家在量子信息科技方面领域战略布局的建议,本身就是我的一个工作,所以把三者就可以比较好地结合在一起。具体说来,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家的努力下,我国目前在量子信息领域是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和较强实力的,甚至在部分方向上还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当然,我们也不能太乐观,我国有些相关领域的优势目前也受到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强烈冲击。我们跟传统的国际科技强国相比有个弱点,就是以往的科研组织模式是以短期的科研项目为主的,所以在满足国家战略紧迫需求,科技资源的整合力度和支持的强度还是有所不足的。同时,跟美国不一样,他们的科技金融特别发达,所以我国的企业对于前沿科技的投入热情与那些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中国要做好科技创新,其实需要党和国家的高瞻远瞩,进行整体性布局。所以其实我国在量子信息等领域要部署重大科技项目、构建国家实验室等战略决策。
所以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国家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特别是要明确相关运行机制。在去年全国政协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受九三学社的委托,我作了一个“加强国家实验室建设,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发言,对国家实验室建设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我们当时建议,考虑到目前欧盟、美国、英国这些发达国家在量子信息科技领域的国家战略都已经启动了。所以,目前的国际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我们需要尽快实质性地启动国家实验室建设以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2030的项目。同时,对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我们也建议依托相关领域最具优势的创新单元开展国家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并且具体负责相关重大科研任务的统筹部署和实施。通过全国政协这个大平台,能够对国家决策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推进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这就是我觉得把这三者结合在一起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谢谢。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吴为山委员。请问,您的创作植根于中国文化,同时也受到很多外国人民的喜爱,您是怎样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
[吴为山]
谢谢您的提问。作为一个外国记者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是广泛的。应该讲,中国文化的优秀不仅仅在中国有影响,它也是世界人民的需要,因为中国文化里所包含的这种普遍的情怀和智慧,以及创造力,是为全人类共享的。我的作品之所以能受到外国人的喜欢,最重要的是我所依赖的、所根植的中国文化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欢。
我是个雕塑家,三十多年来,我是以中国文化名人、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为素材来进行创作,到目前已经创作五百多件,这些作品都在世界各地,也在中国大地上展示。这些人物饱含着中国文化精神,他们的脸上刻着中华民族历史的沧桑,也表现出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过程当中最优良的道德品质,同时也体现了今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所以这些作品是受到世界欢迎的。在去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时候,我塑造的马克思雕像,在德国特里尔,也就是马克思的故乡,矗立在那里,有近万人参观,揭幕仪式上有150多家媒体去参观、去报道,这说明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得到世界的关注。当时也有人提议要把马克思雕像做成一个儿童时期的马克思像,我说我要坚持把马克思塑成所有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所熟悉的形象,那就是长长的胡须和头发,体现着他伟大的智慧,是个伟大的思想家。
当然,我在这些年当中也创作了老子、孔子、杜甫、李白等等这些中华历史人物的雕像,在世界许多国家矗立,特别是前不久乌拉圭的副总统访问中国,他专门到我的工作室来邀请我把孔子、老子的雕像,把他们提到的雕像立到乌拉圭首都的广场,而且跟我讲,我们立在那里的时候,要把这个地方命名为“中国花园”。因为在前年,巴西把中国的孔子像立到了那里,并把库里提巴市的市政广场进行了改造,命名为“中国广场”,说明中国文化走出去,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需要,更是世界的需要,中华文化的优秀会在中华民族伟大的艺术创造当中来体现,通过美的形式来体现。谢谢你。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请问霍启刚委员,您如何看待粤港澳大湾区给香港青年带来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谢谢。
[霍启刚]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在这里看到香港的记者,特别亲切。我觉得,今年的“两会”,尤其是香港的委员、广东的委员讨论最多的可能就是大湾区的建设,来“两会”之前,大湾区规划纲要也刚刚公布。这里分享一下,那天韩正副总理接见我们香港代表团的时候提了一个数据,说大湾区的新闻出来以后,他们进行了大数据的收集,看了全球的报道回响,98.7%的报道都是正面看待大湾区建设的。我觉得这对大湾区来讲是个非常好的开头,也是对香港青年的一个非常大的机遇。
现在我们履行政协任务,要有数据的支撑,这里跟各位记者朋友分享一下,我也作了一些调研,看了一些报道,以下有一些具体的研究,我觉得有参考价值。比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指数,尤其是针对香港年轻人的,是去年10月份公布的一个报告。
第一个问题,问一下年轻人,你听过大湾区吗?听过的、知道的有56%,其实比2017年上升了不少。你问他们是哪里听到的,主要的渠道是什么?是电视,政府的宣传、社交媒体等等。这说明一点,大家是知道大湾区的,但是也说明一个问题,他们的理解还是比较片面,可能留在表面的层次。
第二个问题,香港年轻人对大湾区发展的理念觉得怎么样,大家认不认同这个大湾区的发展?认同和一般认同的高达83%,不认同的仅有12%。但是再细地往下看,显示出两个问题,一般认同的也到57%,说明其实认同感有待提升。更细一点,教育程度越高、收入水平越高的年轻人,认同感越来越高,这可以说明,其实提升教育在以后大湾区的建设里面是可以起到非常高的作用的。
第三个问题,大湾区的发展会给香港年轻人带来机遇吗?也就是这位记者问的问题,一般是认同的,认同44%,一般认同42%,占了其中绝大部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这不光是我说,青年人也觉得给他们带来一些机遇。
但是也反映了什么呢?其实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们可以从政策、措施着手,增加香港年轻人大湾区的机遇,也是真正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最近的八条措施已经出来了,真的是出于民心,也真的是年轻人的需求。那天韩正副总理也透露,八条措施出来以后,接下来一年里面也有几十条会陆续出来,也是出自民心的要求。
第四个问题,我们特别要留意,大家对大湾区有信心,觉得有机遇,但是你会不会愿意在大湾区里面求学、居住、创业、就业呢?其实这个值得我们关注。求学、就业、创业、居住,愿意的暂时不太多,16%、23%、20%、21%的数字,不愿意的还是居多。这就说明一点,可能现在对于大湾区长期发展还是有顾虑的,反映我们在后面还有很多工作去做。当然,这是纲要和八条措施出来之前,现在可能会较高,但是还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简单讲,他们都知道大湾区的发展,一般也是认同大湾区的,同意大湾区潜在的就业创业机会较多,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竞争力,有发展的机遇,还有大湾区的成本比较低,市场空间比较广,一般是认同的。但是他们不想去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呢?主要是他们对内地的环境不熟悉,他们缺少人脉网络,他们可能跟家人朋友分离的比较远,担心内地的生活不习惯等等。我觉得,这些不习惯还是来自不透彻的了解,所以围绕着今天这个主题,作为一个政协委员怎么履职好,其实看了这些数据以后,也启发不少。我一直在想,在未来的规划里面,大湾区的规划一直到2035年,还有很长的时间,那么怎么做好自己的本分,帮助建设大湾区的发展呢?
这里我提三个主要的方向:第一,建设才刚刚开始,我们不用着急,要把基本功做好,要把基础建设好。建立青年人对国家、对大湾区的信心,这个可以从香港开始做。去年我们遇到多少年少遇的挑战,来之前,很多委员都有个疑问,现在情况这么复杂,中国未来怎么走呢?我们的信心何来呢?其实报告里面提到很多经济、民生,尤其是青年人发展的教育、培训等等创新策略,给了我们非常好的信心,以后稳步发展,未来是带来希望的。
第二,来自制度的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打硬仗,没有什么是不能过去的。这两个消息,我们希望可以通过香港所有的政协委员带给年轻人,真的要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讲好大湾区的故事,这是最基本的。他们有信心,才愿意去闯,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我觉得,有危就有机,大湾区对他们来讲就是个机遇。韩正副总理多次强调,大湾区的规划是以人为本,尤其是先听了港澳人士尤其青年人的声音,以他们为中心。所以我们要让他们知道,这个国家是愿意为他们投资的。这种故事给他们树立信心,是最基本我们回去要做的。
另外,要改变他们的心态,这个很重要,大湾区是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这一点很重要,我这里再次强调,要跟他们说的是一国两制实践的创新。其实中央用了很长时间谋划大湾区的建设,也是分了两步走,先听了香港、澳门年轻人的意见,凸显了中央对香港、澳门年轻人在大湾区规划里面的地位。前几天我们也听到中联办王志明主任说的一个观点,他说“主场色彩、主角地位十分明显”,这个我非常认同。我这里想分享一下,香港记者可能知道,香港去大湾区,我很不想以后用“北上”的词去形容大湾区,这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很远。你知道香港人经常开玩笑,深圳往北的都是北方,都是那样一个概念,我们必须改变这个概念,不是“北上”的概念,只不过是一个家的扩大,一个家的延伸。可能以前是两居室的,现在买了一个叠层的别墅,家变大了,没有离开家,没有出门,就是房间多了而已的,这个概念必须巩固。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尖沙咀坐公交到大埔,现在有高铁了,从尖沙咀去福田深圳就二十分钟,一个小时通过港珠澳大桥去到珠海了。所以哪来的北上?其实我们要跟他们强调“一小时生活圈”,要打破“过境、过关”这种心理的障碍和隔膜。前几个礼拜,我看到梁振英副主席组织的一个“快闪”青年活动,很有效,就是速来速去,去深圳看了然后就回去,让他们感觉到“一小时生活圈”绝对可以达到。
第三,真的要加深交流,而且要更精准、更高效地举办更多交流的活动。给大家分享一个数据,每年经过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各项不同年龄的交流计划一共6万人次左右,当中实习生也有大概3800-4000左右的年轻人到全国各地不同的地方去交流。但是实话实说,这个也不能逃避,有几点是必须注意的。一是我们看到这种交流活动有了瓶颈的状态,交流的方式可能不够创新,年轻人要想一些更吸引的环节。二是交流的效果可能不够量化,不够明显。三是单向的居多,就是香港去内地的比较多,双向的比较少。我们现在讲大湾区的建设,其实都是人才的流动,是双向的,不是光香港、澳门的青年人去内地,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四是这个交流实习还是暂时会集中于所谓的一线城市,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等居多,大湾区来讲,江门、肇庆、惠州等等也是大湾区很关键的城市,香港年轻人了解还不深,我自己也觉得这是大湾区发展的挑战,不光是“+2”,九个城市里面也有不同的发展步伐,所以怎么让香港年轻人更整体的了解,这也是一个挑战。
韩正副总理说的一句话我非常认同,就是真的要主动去联系青年人,当他们是朋友,当他们是子女一般的看待。这是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是,真的要去了解他们每天生活的兴趣,他们喜欢什么,他们关心什么话题,怎么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需要,真的像朋友、子女去关心他们,交流也要用这种心态去做,更合青年人的兴趣,更帮助他们成长,不能为交流而交流。最后还是要获得感更实在一些。全国政协汪洋主席在报告中提到,从做了什么,到做了多少,最后看一下交流有什么效果。谢谢。
[政协头条记者]
请问石红委员,您长期工作在贫困地区的第一线,您认为政协委员在打赢扶贫攻坚战中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石红]
谢谢这位记者,感谢你对基层委员和贫困工作的关心关注。首先,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习近平总书记去过的十八洞村火了,精准脱贫后的十八洞村如今已成了全国的热门景点。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五年多来,湘西自治州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探索出以十八洞村为样板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经验。截至2018年,全州已累计减贫55.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1.9%下降到了5%以下。其中,十八洞村136户533名贫困人口已于2017年2月全部脱贫,全村的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了2018年的12128元。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湘西自治州,已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还率先成功创建了国家森林城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显著提升。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自治州的结果,是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的结果,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帮助支持自治州的结果。其中也凝聚了各级政协人和三万多名省、州、县政协委员服务大局、助力精准扶贫的智慧和力量。
作为一名基层的政协委员,按照我们湖南省政协“三个一”助力精准扶贫的要求和自治州的统一部署,我也义不容辞地投入到了精准脱贫的战役中。过去的一年,我几乎每个月都要下到我所联系的双龙镇去走访和调研精准扶贫工作,双龙镇的27个村我全部走遍,有的村一个月就要走三次,十八洞村也是我所联系的27个村之一。
同时,我还要走访我的几个贫困户,其中一户叫施光成,今年是51岁,所在村是补毫村也在十八洞村的隔壁,我与他结对帮扶的时间是2016年,当时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已90多岁,家里致贫的原因是缺钱缺劳力。了解了他家的情况后,我告诉他,只要你有信心,有志气脱贫,我就会帮助你解决困难。我还问他,你喜欢什么,想干什么,我能够帮助你什么,他说,我想种西瓜。我说好,有志气,我支持你。于是,2017年在我的支持下,他种了三亩西瓜。在克服了水灾以及劳动力短缺的种种困难后,西瓜长势较好,即将成熟时,我记得那年是7月中旬一个晚上,他又急迫地拨打了我的电话,“石主席,我的西瓜将近有六千斤都要成熟,我一个人没办法卖,你要帮我卖西瓜。”
接到他的电话以后,我真的是急,连夜利用一些政协委员和我联系工商联的优势,拨打了一些商会会员和民营企业老板的电话,我说我的扶贫户的西瓜快要成熟了,又大又甜,你们给我献献爱心,也算是做了一次好事,买的是爱心瓜、扶贫瓜。在我的帮助下,那年这六千斤的西瓜一周之内就全部卖光了,而且当年的收入就有六千多元。有了第一年的成功,去年他的信心更足了,不但种植了五亩西瓜,同时还种植了五亩蔬菜,当年收入就两万多元,不但自己脱了贫,同时他还带动了本村和周边的一些贫困户一起种西瓜和种蔬菜。可以说,自治州的精准脱贫工作,我是有力的参与者、见证者、经历者。
我想,只要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在精准上下工夫,在务实上求实效,尤其是最近习总书记在甘肃的人大代表会上还提出了,脱贫以后还要坚持政策不脱、帮扶不脱、责任不脱,我想,我们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路子。谢谢。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记者]
潘建伟委员您好,2016年8月,“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现在已经将近3年的时间了。请问这段时间我们有哪些新的发现?未来又有哪些新的计划?另外,我们听到一些对于您量子通信研究的质疑,大众对于量子通信的认知还相对模糊,请您解释一下量子通信对大众的意义和它的价值。谢谢。
[潘建伟]
非常感谢你的提问。“墨子号”作为一颗科学实验卫星,主要有两方面的目的,第一方面是实用型的,实现了超远距离星地之间的量子保密通信,同时也有个非常基础科学的研究目标,在空间尺度开展严格意义下的爱因斯坦所指出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的验证。“墨子号”发出以后,因为这个性能指标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很多,所以本来计划两年内完成的科学试验任务,其实我们在两三个月之内就完成了。所以,在过去的三年当中,我们有很多的时间能够对它的性能做一些相关的改进,目前比较大的进展,因为是科学实验卫星,它本来不是为了实用化的,但是我们已经把星地之间密钥的成码量大概在过去两年当中提高了40倍,所以现在嘀嗒一秒钟,大概能够传送40万个密钥,这样的话已经能够满足一些初步的应用部门的安全通信需求。
除此之外,因为我们有了这么多时间之后,我们在过去两年做了一个比较有趣的实验,大家都知道,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目前还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有一些专门提出来检验怎么把它们协调起来的更广泛的模型。目前我们做的实验表明,有些理论方案本身是不正确的,这本身是个比较大的进展。
至于未来的打算,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个成果推向实用化。但是目前的“墨子号”只能在晚上工作,因为白天太阳光太强了,就干不了。所以我们在未来希望能够研制一颗中高轨的卫星,让它能够在白天晚上24小时全天时工作,这样确保它能够在所有时间里在更长时间里产生密钥,能够满足业务化运行的信息安全的传输。
你刚才问到民众对量子信息科技有些疑问,这主要原因是因为量子力学与我们每天生活经验是有很大不同的,包括在座的,我估计可能极少数的人在大学期间是学过量子力学的,哪怕大家受过高等教育,基本上对上世纪初建立的非常先进的理论都没有很好的理解。所以,公众常常对量子科技会有两方面的疑问:第一方面,他觉得量子力学怎么会这么奇怪?它本身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到底如何?第二方面,在量子信息技术推向实用的过程中,大家经常会担心,这项技术是否已经成熟?其实我们今天每个人用的手机、电脑等等都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成果,所以它本身的科学性已经经过近百年的证实,已经很好地建立了,只不过我们在大学里没有学过,对它不太了解,所以对它有疑虑。
它的创新成果,从它的产生到广泛应用,通常会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公众接触到一个全新领域的时候,比如最早的照相机,你的图像跑到相机里面去,大家觉得魂都被吸到相机里面去了,都不敢太用相机,所以大家觉得这个东西不靠谱。所以早期量子信息,有些人认为这个东西是伪科学。但是它发展比较成熟之后,大家对它的科学性不怀疑了,又觉得这个技术不怎么成熟,现在还没有走向广泛应用。可能一方面由于我们中国在做很多技术的时候,主要是长期的跟踪、模仿,所以我们对自己的领先技术出来之后,自信心还是不够的。但是现在确实有党和国家的支持,我们国家已经有很多创新性的成果是走在世界前沿的,所以得到一种自信。在广泛应用之后,像手机,山寨版都能造了,大家又会觉得手机不再神秘了,不再是新的了,大家觉得没有什么稀奇,不再新的时候,创新的过程才真正完成了。所以量子技术正处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转换的过程当中,正因为这样,才需要进行大量的科普工作。比如去年的时候,我们科协里的一些政协委员对这个也不怎么了解,全国政协给我一个机会,在第二次会议期间我做了一个科普讲座,效果还是不错的,尽管委员都来自不同领域,都表现出了对量子科技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感到非常鼓舞。
你刚才说量子科学对公众有什么意义,我觉得信息安全不仅对国家是非常重要的,对个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你每天银行的转款,你的银行帐户信息,密码都是不能泄露的。将来如果有无人驾驶的时候,远程控制汽车系统,要尽可能防止被黑客攻击,不然车辆行驶的安全就得不到保证。所以,量子通信作为在原理上可以提供的一种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手段,其实是可以在未来大幅度提升信息安全水平的。所以,目前我们在国家的支持之下,正在努力扩大量子信息技术的覆盖范围,通过降低成本,争取早点让大众都能够得到它所带来的好处。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提给赖明委员的。委员你好,去年全国政协印发了关于提高提案质量的意见,强调提案工作要突出质量导向。您是提案委员会的副主任,请问在您看来应该如何进一步提高提案的质量?谢谢。
[赖明]
政协会议期间,大会听取审议的报告有两个,一个是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一个是提案工作报告,这样我们就知道,提案工作在政协工作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提高提案质量和提高提案办理质量作出重要指示,刚才主持人佳义也讲到,这一届政协首次就提高提案质量提出了意见。
我们认为,一个提案的质量高不高,首先必须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围绕老百姓的关切来提提案,这是最根本的。刚才主持人佳义也介绍了,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出的提案绝大多数是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他刚才举了这个数据,两项数据一加超过70%。所以,提案的质量高不高,首先要看你围绕着什么东西来做。第二点,要提高提案的质量,必须要深入进行调研,深入基层认真了解基层的情况,提出意见建议。比如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情况也是非常复杂的,如果你不深入基层去了解情况,很多东西可能就不会有深入了解。举一个小例子,这是我们在调研当中碰到的情况。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贫困人口有相当大一部分,全国平均数据是40%,个别地方达到70%,他的贫困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因此,怎么样解决好这部分人的致贫、脱贫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很多地方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了很多很好的做法,比如建立了三重、四重甚至五重、个别地方达到六重的医疗保险,应该讲对我们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但是也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偏差,我们注意到,有的地方因为政策太优惠,贫困户住进医院以后不出来了,因为他住在里面不但不掏钱,每天还有点补贴,这一搞,这个政策就过了,明显和我们“两不愁三保障”这个脱贫目标超越得太多、拔高得太快,因此这是不符合我们现在国情的,我们及时向中央提出了建议。
第三种情况,提高提案质量,一定要从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上着眼。比如说去年5名来自香港的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发挥香港各界人士在国家脱贫攻坚作用”的提案,这个提案受到全国政协和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重视,全国政协提案委组织调研组赴四川调研,并召开现场提案办理会,促成以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内地省市级政协委员、香港工商企业家为主体的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的成立,在四川省南江县开展精准扶贫。这个案例说明,我们提案的质量好不好,还跟提案的办理好不好密切相关。围绕提案的办理,多方共同努力,不仅助推了脱贫攻坚,而且有效凝聚了共识,汇聚了力量。
还有一点,提高提案的质量,要把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反映出来。比如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有一件重点提案,关于健全儿童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议,这个提案在当时还是略微有点超前的,今年关于这方面的提案比较多了,是由一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九三学社社员撰写的,经过层层筛选,作为九三学社的提案提交。这名社员在基层工作,对儿童医疗服务和服务体系当中存在的问题感受非常深切,并参与了大量的调研,因此她提的很多建议就很有针对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就回答这些。
[刘佳义]
由于时间关系,就提最后一个问题。
[中国体育报全媒体记者]
我的问题是提给霍启刚委员。您好,去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汪洋主席向全体委员提出,希望大家做好委员作业,作为新任全国政协委员,您的作业完成得怎么样了?另外我们知道,您的父亲、祖父,家族几代人都是新中国体育的参与者、推动者,您本人也和体育有着不解之缘,在履职过程中是否会格外看重体育的作用?做体育和当委员如何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谢谢。
[霍启刚]
谢谢这位记者提问,我看这个问题是一分为二,是A和B的问题。首先,您让我自我评价今年做得好不好,这个我就不能自己评价了,要留给政协给我评价,看一年的工作怎么样。我简短地回应一下这一年来,从我自己本身,有哪方面的工作我比较关注,也跟大家说说。
第一,刚才赖明常委等等都说了很多,怎么做好自己的委员工作,我觉得离不开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我毕竟是个新委员,去年第一次踏入政协的舞台,所以从自己来讲,还有很多上升的空间、学习的空间。我很相信一点,你要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所以除了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还出席委员培训,去考察调研,出席双周座谈会等等,这样我自己对国家整体的发展布局策略就有了更完善、更整体的理解。有了全面的理解,才能发挥自己独有的作用。所以自我提升非常重要。
第二,我也是港澳委员之一,大家可能知道,港澳委员也有另外一个要求,要发挥自己港澳委员双重的积极作用。我想讲一个故事,其中一个作用,在港澳能做的,尤其是我们做青年界别的工作,希望青年人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对国家的理解加深,这个工作一直在做。
去年7月,我带了一个团,150个香港青年人,从深圳出发,到武汉、北京,了解国家发展的策略和国家给予的机遇。我觉得很开心,一路坐高铁,张明敏在唱歌,也有朋友在火车上面过生日。我想说的是,大家的气氛非常好,其实了解国家的过程也可以给他们一些新鲜感,有无比的乐趣。所以,希望以后我们在展开两地交流的活动时,必须更活泼一些,必须更有趣味,必须更符合他们的想法和他们的要求。
第三,一个独特的经验,真的要讲好中国故事。我去年有幸随港澳台侨委员会去土耳其、德国和卢森堡做考察,也有幸在吴老师的雕塑面前拍了照,在德国的时候,这是真心难忘。我去之前不理解我去那儿该做什么,但是去了我就明白了,其实我们是代表了国家,代表了政协,做桥梁的角色,送上祖国的问候,说说我们国家的情况,还有未来发展的一些故事。所以,我很高兴,这次在报告上面提到要落实侨务政策,保障海外侨胞和他们的合法权益。这三个故事也是我履职之中比较有亮点的一些故事。
你是体育报的,我也讲讲体育的一些理念,时间有限,但是我觉得,不同时间有不同的使命,最早我的爷爷霍英东先生,大家谈得最多的是奥运重返世界大家庭,那时候也是利用奥运这个渠道去接触世界,令世界接触中国,是那样一个使命。到我父亲这一代,可能使命就不一样,是展示国力,金牌大国,举办奥运。我记得2008年的时候我非常感动,确实有那么一个国家站起来的感觉。但是到了我这一代,第一,我觉得体育肯定是我的使命,一定要薪火相传下去,一定要参与其中,但是手法一定不一样。我觉得,新时代使命也是不一样的。体育强中国就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的理解就是全民体育、全民参与、全民健康。所以体育这个板块来讲,我们可以推动更多的中国自己的体育IP品牌。第二,我们必须做更多的“体育+”的概念,以后体育不光是体育了,是体育+文化,体育+旅游,体育+教育,体育+科技,这些方面我们希望可以集思广益,把中国的体育联结,让世界体育更上一层楼。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刘佳义]
今天的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