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 协会动态

协会动态


李子彬会长做客央视《对话》谈中小企业创业板

发布日期:2009-11-02      来源:CCTV对话

李子彬会长做客央视《对话》谈中小企业创业板

以下为节目实录:
  

一周后……


  

创业板交易首日收盘数据,总成交额219.08亿,全部28只个股换手率都超过80%。平均涨幅106.2%,涨幅最大的是金亚科技209.73%。平均市盈率111倍,市盈率最高的是华谊兄弟124.2倍。


  

这时,距“中国开设创业板”思路的提出已经走过了十年……


  

主持人:


  

十年了,在很多人的期待当中,创业板从最初的理想变成了今天的现实。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一个股票的市 场它会经过十年的孕育,到今天才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在这当中,它又经历了哪些坎坷和曲折?今天我们要为大家请到两位嘉宾,他们可以说伴随了这个种子发芽的整个十年历程。好,现在让我们掌声请出他们。


  

欢迎李子彬先生,欢迎李扬先生。来,非常高兴在这一刻我们关注创业板创业和成长的时候,见到二位。想问一问,两位是在什么情况下跟创业板结缘的?


  

李子彬:


  

我是1994年的11月5号调到深圳去工作,那时候的深圳,产业结构层次都很低,主要是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当时提出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那个时候应该说,比现在的创业板播种时期,然后改良土壤的时期。


  

主持人:


  

那个时候您的心里面是不是特别希望创业板赶紧破土而出?


  

李子彬:


  

那是,那是,那是,我们非常希望。


  

主持人:


  

连说了三个那是,这是跟您当年的政绩息息相关。我想问问李扬先生是在什么情况下和创业板结缘?


  

李扬:


  

1997年底亚洲金融危机正在肆虐之时,我们接受科技部的委托,做关于培育我们国家创业型中小企业支持体系的这样一个课题。当时已经比较明确地提出了要发展中国的风险投资市场。


  

主持人:


  

可能很多人会发现说,原来李扬先生也是我们创业板早期的设计者之一。所以今天在十年后,我们再来回望这十年的路,相信两位一定会有很多的感慨,我们请两位坐下,跟我们慢慢地来对话。同时我们一块儿来看一看创业板十年前创业的那份激情。


  

解说: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创业板在高科技和网络经济的浪潮中,开始频繁地冲击美国人的神经,纳斯达克的一夜暴富,微软、英特尔的创业神话,再加之英国、法国、中国香港等地创业板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让中国创业板的推出提上了日程。


  

1998年后,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创业板的文件开始陆续推出。企业、投资者更是秣马厉兵,备战创业板。


  

2000年9月18日,创业板发行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一个月后,为全力推出创业板,深圳证券交易所宣布停止在主板发行股票。此时,中国创业板已是呼之欲出,但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一声呼唤整整呼唤了十年。


  

主持人:


  

我们刚才听到了一个词叫中国的创业板在当时已经是“呼之欲出”。你们两位觉得这个词是不是特别准确的一个词?


  

李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呼之欲出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指的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了需要有创业板的时候了。就这点而言,确实是呼之欲出,事实上我们在80年代中期,中国就有创业投资体系的雏形。第二个含义,指的在制度上、准备上呼之欲出,应当说还没有。


  

李子彬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 原深圳市市长:


  

90年代中期推出创业板,现在看来,现在回过头看,尽管呼声很高,要求也很迫切,但是条件还不太具备。 创业板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得有一批高科技的,高成长型的企业,如果没有这些资源,这市场交易什么呢,那时候国内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量并不是太多。我们对证券市场监管的一些规章制度,也不是十分地完备。


  

主持人:


  

我知道刘纪鹏教授很早其实也介入到了这个过程当中去。


  

刘纪鹏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当时在制度建设上,实际上是民间呼之欲出,但是监管部门在当时实际上是受到双向挤压,一方面是香港的创业板要开通。在1998年7月28日,香港联交所和证监会,代表人物联交所是中国部主任彭如川,证监会是中国发展政策顾问李青原,在北京的亚洲酒店委托我,就召开了一次大陆民营科技企业赴港二板市场上市的推介会,这次会议本来是邀请三十几个企业,但是来了一百三十多个企业,我现在还保留着当时这次会议的一些照片。主持人:


  

 


  

来,让我们一块儿看看这个历史的记忆。


  

刘纪鹏:


  

这是在中国大陆最早提出的创业板的问题。这里边有李青原,你看,像这样的照片,都是谈的当时的历史记载。


  

主持人:


  

就当时大家就在热议有关创业板的一些话题了。


  

刘纪鹏:


  

因为当时民营企业在中国上市没有出路,我们当时1998年的时候,国企上市,都是为脱困,都是有指标的,民营企业上不了市。所以在这种背景下,香港股市乘虚而入。


  

1998年的8月,我们的邓楠副部长到香港再次考察创业板,回来以后,她就提出了一个课题,中国科技企业要靠资本市场支持。于是,委托社科院的金融所搞了一个方案。


  

李扬:


  

邓楠同志就讲过这种故事。说在一次宴会上,她凑这个机会找总理,趁总理高兴点了头,然后我们才开始这个课题研究。


  

刘纪鹏:


  

他们搞了一个方案。第一,在上海搞二板市场,第二,我们是搞一所两板制。我记得在这个会议上,我提了两个不同意见。


  

第一,为什么二板要建在上海。第二,为什么不是学美国的纳斯达克模式,在第三地设创业板,当时组织会议的同志被迫也就谈了这两个话题的一些秘密。


  

主持人:


  

有什么在今天可以解密的吗?


  

刘纪鹏:


  

其中提到邓楠同志回来之后,她跟当时国务院主管领导同志汇报,谈到了创业板和中国资本市场结缘的战略意义,领导同志支持、首肯,但是接下来她提了一个问题,您看创业板是建在上海还是深圳?


  

主持人:


  

有关地点的争论开始了。


  

刘纪鹏:


  

领导,我不谈原因,但是领导的回答是,我看建在上海。在这个之后,转瞬就到了2000年3月,监管部门的压力非常大,前边有香港交易所在这儿要拉我们的企业到那儿去,后边科技部发改委又都跟着呼吁要打开资本市场这种垄断的大门。因此2000年3月证监会开始成立了创业板的这种组织体系,我因为亲身经历了这段历史,所以做这么一个补充。我想真实性我是可以保证的,谢谢大家。


  

李扬:


  

其实各种条件都具备。据我的体会,所以迟迟未推,最初是风险,因为当时主板市场事件层出不穷,于是主要领导人就考虑了你开一个创业板,而且当时我们翻译成风险投资,不是创业投资。


  

主持人:


  

大家听到风险这两个字就吓坏了。


  

李扬:


  

怕死了。我作为研究者就感觉到,我没有机会把这个事情跟那些可以决策的人说清楚。


  

主持人:


  

那您有没有机会向当时担任深圳市长的李子彬先生这样的决策者有一些交流呢?


  

李扬:


  

这些比较容易交流,也是比较容易见了,当时像李市长,我们要见也不是说不能见,但是决定命运的人,你可不容易见。


  

李子彬:


  

打一个比方,创业板推出不推出,我们是需求方,地方跟企业。决策方,允许它什么时候出台,那是在中央。


  

主持人:


  

但这种感觉好像很让人焦虑。


  

李子彬:


  

中国好多改革都是有这么一个过程,下边先动起来了,然后到了一定程度,上边认识到了,然后才推出,包括有的法律也如此。


  

主持人:


  

你要有创业板的话,一定必须要有创投公司。我知道在当时深圳的第一家创投公司好像是您专门跑到北京找中央要的政策,是不是?


  

李子彬:


  

对。


【上一篇:】协会战略合作签约授牌仪式暨北京地区副会长联谊会成功举办
【下一篇:】张竞强执行会长出席融合创新领航未来“共建、共创、共享” 全球经济发展企业领袖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