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融资难调查|企业难、银行也难,政策该如何排忧解难?
发布日期:2018-10-25 来源:金改实验室
中小企业融资难,但今年特别难。
国家层面已空前重视这一问题,并开始行动。一些政策已经推出,另一些政策正在推进,还有一些政策正在酝酿。
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在9月底召开的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也指出,要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
作为民营企业的主体,广大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融资情况到底如何?已经推出的政策效果怎么样?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澎湃新闻记者近期就相关问题分别采访了中小企业主、商业银行以及专家学者。
“你知道贷一笔款要跑多少地方、准备多少材料、盖多少章、签多少字么?”
一名西北地区农业企业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说道,“我们都是一家家去跑银行,看看哪个银行愿意给我们贷款,主动找我们的也只有农商行。像国有大行,我们的贷款对他们的业绩来说占比非常小,所以他们从来不会主动找我们。”
一名来自上述地区的城商行信贷部负责人也告诉澎湃新闻,对他们来说,给中小企业贷款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我们一般需要审核三个方面,企业法人的人品、该企业的产品质量、市场规模、销路等,以及贷款抵押物。这三方面的审核除了贷款抵押物是一目了然的,其他都需要信贷员去了解、打听、核实,中小企业所从事的行业五花八门、产品种类繁多,要对每一家客户一一了解是很花时间的事。往往结果就是,做10单这样的贷款,业绩才能赶上做1单大机构、大客户的贷款。
信贷员吃力不讨好,不仅体现在收入上,还体现在银行对信贷员的追责机制上。
一名来自浙江的股份行支行行长向澎湃新闻介绍,目前银行的制度给信贷员的压力太大了。一出坏账就通报批评或者总行给处分,甚至抄送银保监会,等于掐断了这个人的职业生涯。“一笔贷款出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周期等客观原因,违规违法行为当然应该杀一儆百,但是如果你尽职了,道德上没问题,操作中没漏洞,因为客观原因产生了坏账就得到了处分,这些人要么被开除了要么就主动离开了,谁会去真正做事呢?”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副秘书长金海年分析,对于银行信贷业务,需要有信贷尽调评估风控的固定成本,因此规模越小利润越少,甚至可能亏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郭红玉教授也认为,作为盈利机构,银行肯定会考虑投入产出比。也要考虑自身资金的安全性。无论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还是城商行、农商行,都不会主动去做亏本的生意。
难在哪?抵押物不足、不良率高、财务不规范……
对于银行和小微企业来说,抵押物是贷款难的核心矛盾之一。
一位广州从事医疗大健康行业的民营企业负责人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由于他是轻资产行业,所以能抵押的只有房产。“我在广州的房子是2010年左右买的,但现在还有一些贷款没有还清,银行规定不能拿未还清贷款的房产做抵押,所以我贷款就非常困难。”这名负责人还表示,由于连续创业,他目前的现金流都用来维持公司的运营。“我现在只能靠以前的积蓄、合伙人的钱还有亲戚朋友的借款周转,即便我征信记录良好,但没有抵押物,银行不肯贷款给我。”
贵州好一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琴在9月4日下午由人民银行和全国工商联召开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困境。为保证优质奶源,企业主要资金投放在牧场建设上,牧场土地、建筑物及生物资产总价值约3.5亿元。但该项目系农业设施用地,无产权,不能通过牧场资产抵押获得贷款融资。
银行执着于抵押物,一大部分原因在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受宏观经济和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自身规模又比较小,不良率较高。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上述央行和全国工商联召开的座谈会上就曾指出,从贷款不良率看,大企业1.19%,中型企业2.55%,小微企业3.39%,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是6.46%。商业银行资本成本是2%-3%,运营成本是2%左右,这也就意味着,一般来说,贷款给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保本至少是10%。
除了不良率高、抵御风险能力差、没有抵押物或者抵押物价值和贷款规模不匹配,小微企业贷款难也有自身不规范的问题。
一名浙江南部国有大行小微企业贷款部门负责人说,“小微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自身财务不规范,有时候为了降低成本等考虑,为了避税,可能会报表造假。有的企业面对银行、税务的报表有好几份,我们很难判断他们的真实情况。为了核实,我们需要多方打听,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工作成本。”
浙江绍兴小微企业主郑某表达了他的无奈。出于成本考虑,目前他们公司都是一人身兼多职,包括财务。“我们办理一笔业务需要跑很多地方,有时候有的地方主管的人不在或者下班了只能第二天去,往往整个流程就会拖得很长。“财务确实忙不过来,他要负责我们厂子财务方面大大小小所有的事情。”
财务人手紧缺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财务不规范,这导致了他们在向银行贷款时面临资格审查方面的困难,而贷不到款企业就缺乏流动资金,更加无法扩大规模补充人力,循环难解。
另一个尴尬的情况是,本应成为当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主力的城商行、农商行、农村信用社,面临着“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境地。
一位沿海地区城商行人士告诉澎湃新闻,他之前是做小微企业贷款的,现在已经去了投行部。“实在是太辛苦了,我跑100家小微企业做的贷款的提成还不如我在资本市场一单挣得多。”
“我觉得很矛盾“,前文提到的西北农业企业负责人坦言。”传统的国有大行还是原来的那一套办事制度,流程很拖拉,对我们各种资格的要求也高。农村信用社贷款手续相对简便,放款速度快,但是利率比国有大行要高一倍多,这对我们来说加重了负担。”
郭红玉说,城商行、农商行的股东多为当地的大的民营企业,股东对于盈利和分红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一般要到10%以上,这些私人股东如果对盈利情况不满意,就会给经营班子施压,所以如果城商行、农商行都给小微企业贷款,有可能在业绩上、不良率上、资本充足率上,都会面临比较高的压力。
“而另一个现实情况就是,在对国有企业、大企业的争取上,城商行、农商行和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相比,并没有特别大的优势。所以它们还是只能争取小微企业客户。”郭红玉表示。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激励效果如何?
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监管层面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今年以来,仅人民银行就出台了多项鼓励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的政策:包括3次定向降准和两次合计3000亿元的支小支农再贷款再贴现政策
定向降准方面,1月份,央行对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的小微企业贷款等8类普惠金融领域贷款达到一定标准的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4500亿元。4月份,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置换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MLF),释放4000亿元增量资金,优化银行流动性结构并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的低成本资金来源。7月份,央行再度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引导邮储银行和城商行、非县域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将降准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
再贷款再贴现方面,央行于6月25日增加支小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1500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10月15日降准落地实施后央行再次宣布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
上述浙江南部国有大行主管小微企业贷款的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今年一系列政策下来,效果不错,小微企业的贷款客户数量比年初增加了七八百户,是近5年来首次实现正增长。“因为上面对我们小微企业贷款的额度、户数、利率、资产质量都有考核,这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上一篇:】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城商行是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主力
【下一篇:】习近平明确说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这场座谈会让大家的心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