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融资服务 > 投融资信息

融资服务


产业投资基金设立风潮再起 背后的推手是什么

发布日期:2017-07-14      来源:投融资服务中心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进入7月以来,有12家上市公司公告与私募投资机构共同设立产业投资基金。

  近期除了上市公司以外,一些大型产业集团、新三板挂牌公司等多路资金也都纷纷设立了产业投资基金,在这当中,上市公司为主力军。在过去一波波产业基金设立浪潮中,出现了大量“虎头蛇尾”的“僵尸基金”,如今产业投资基金设立风潮再起,背后的推手是什么?上市公司和各方投资人如何在产业基金中实现共赢?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尽管产业基金风潮迭起,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会在2~3年内暴露出来,需要不断探索和磨合,而目前真正做得好的产业基金却是凤毛麟角。

  借力资本和资源

  谋求转型升级

  2015年底,前海梧桐并购基金与上市公司美亚柏科共同发起设立了美亚梧桐产业并购基金,孙万营被委派到这只基金当总经理,该基金主要投资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企业。据前海梧桐并购基金方面介绍,截至目前,公司已经与8家上市公司合作设立了产业基金,每合作设立一只基金,公司就委派一名懂相关产业的人去担任基金总经理。

  出于企业战略转型升级的需求,或是拓展业务规模和领域,许多公司正在加快寻求与自身业务能够协同发展的机会。近一个月来,一批明星企业如神州优车、美团点评等发布公告或者透露将成立产业基金。此外,万科、智慧松德、华闻传媒、东江环保、康盛股份、中鼎股份、恒华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也都参与发起设立产业投资或并购基金。

  尽管多数上市公司都有自己的投资部门,但在他们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中,几乎都有投资机构的身影。“与投资机构一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或并购基金,比上市公司自己直接去投资或并购风险要小。”一名参与上市公司产业基金运作的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以美亚柏科为例,公司业务主要聚焦在公安、司法等领域的数据业务及网络空间安全上,目前其在市场份额上的占比已很高,还计划将业务拓展到金融业、企业用户上,但对公司而言,这些领域比较陌生,不太好下手。在孙万营的观察中,以往上市公司独立寻找投资标的开展投资效果都不太理想。

  “虽然上市公司有投资部门,但是他们拓展的范围比较受限;其次,上市公司很难突破其机制和人才的束缚;此外,上市公司可能对相关行业略有了解,但不够深入。”这些局限让上市公司难以独立开展相关产业投资和并购,且收获理想的效果。“我们和美亚柏科设立的美亚梧桐基金一期目前已经基本投完,近期正在筹备新一期基金,投资领域围绕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孙万营说。

  上述参与上市公司产业基金运作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与投资机构合作设立产业基金,可以借助投资机构专业的投资能力和其投资资源的积累,来完善产业生态布局,此外,还能借力更为广泛的社会资本力量。

  诉求不一或致利益冲突

  据记者了解,上市公司与投资机构设立产业基金通常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基于某个项目或者尝试性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没有设立专门的团队。结果是,上市公司认为投资机构对公司的战略理解、业务把握不够,而投资机构也认为上市公司的约束局限性过大,这样的合作通常是愉快的开始草率的结束。

  而另一种模式则是合资性的紧密合作,设立专门的团队进驻上市公司,提供上市公司所需要的资源配套,对战略和业务有充分的把握,对所在领域有独立的判断和思考,但这种模式最大的挑战在于投资机构内部要有既懂产业又懂资本的人才。“我们与上市公司合作,除了选择上市公司,还要看内部是否有合适的人才承接这样的合作,如果没有就不会草率开展合作。”孙万营说。

  虽说共同设立基金,但在实际操作中,投资各方却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深圳一家并购基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产业基金在投资环节的难点在于要平衡上市公司战略意图与PE投资收益的冲突,“作为基金本身,要考虑投资标的是否优质,未来能否独立IPO,如果不能IPO才走并购路线,并购的话也要看能否和上市公司的产业协同,但作为基金的发起者之一,上市公司更多站在公司战略的角度考虑,投资重点则侧重于资产是否能在未来注入到自己公司里。”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投资机构与上市公司设立产业基金有多赢的一面。这种合作共赢关系表现在,上市公司拥有产业资源,但可能缺乏应用场景,投资机构可以匹配相关场景;上市公司通过参股一些公司来了解这个领域的特点,这些企业的发展也给上市公司带来成长的机会。

  孙万营介绍,在前海梧桐并购基金与上市公司设立的基金里,也有上市公司担任GP股东,参与投资决策,但运营都会由投资机构委派团队来负责。“我们投资的项目最后并购到上市公司中去的概率可能只有十分之一。”有战略上的协同效应,但也存在利益诉求的分歧,这就是投资机构与上市公司在合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沟通和磨合的地方,在合作之前应该达成理念上的共识。

  需要良好的合作默契

  难点和风险固然存在,但目前的趋势是,产业资本正在逐渐渗透到资本市场的各个角落,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泰合资本创始合伙人宋良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A股市场上,过去许多上市公司对早期项目都有所顾虑,更多的是买资产增加利润,做市值管理。但是,现在上市公司开始关注生态布局,将目光投向了B轮甚至A轮融资的企业中去。

  在孙万营看来,这是资源布局的广泛化和产业生态布局延展的必然结果。当然,风控的能力必须跟上,这也是为什么要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的原因。

  随着互联网红利的逐渐散去,许多产业的增长节奏放缓,未来上市公司设立产业基金会呈现怎样的趋势?宋良静表示,通过并购方式赚管理效率提升的钱能实现更好的资本回报,所以将来会有越来越多上市公司设立产业基金,来实现投资布局。

  但是,孙万营认为,刚开始都是一窝蜂的上,但产业基金也会遇到“三年之痒”,“人才是产业基金运营好坏的关键要素,上市公司未必能找到合适的专业投资机构来合作,因为投资机构选择跟上市公司合作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要适应他们的机制、对业务有深度了解、沟通成本也很高,这比单纯的投资基金考虑得更多。”

  在他看来,产业基金太考验双方长期合作的意愿和磨合的态度了,许多问题会在2~3年内暴露出来。因此,尽管这种合作由来已久,但到目前为止真正做得好的却是凤毛麟角,而在未来,能够有各个领域合作实践和成功经验的专业投资机构会更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