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个信用记录关爱日 聚焦征信标准化建设
2016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信用记录关爱日”,自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设全国集中统一的征信系统开始,征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征信体系建设成为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并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
一、征信标准化指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三条规定:“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征信标准化是为了保证征信行业有一个有效、规范的运作秩序,解决资源共享的实际问题而制订的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指导性文件或规则的活动,包括标准的制定、实施和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等。征信业标准化是保证行业的高效率、高起点建设与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二、征信标准体系涉及哪些内容?
征信标准体系是由征信体系建设范围内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征信标准体系分为基础标准分体系、监管标准分体系、信息技术标准分体系、业务标准分体系、服务标准分体系、安全标准分体系。
在基础领域涉及对征信数据元的规范、征信术语、征信标准体系的制定等标准;在监管领域涉及到征信机构资质的认定、征信从业人员资质的认定、征信业务规范等标准;在信息技术领域涉及到信用信息共享、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安全类等技术标准;在业务领域涉及对征信业务开展的相关流程进行规范,包括信用调查业务规范、信用登记业务规范、信用评价业务规范、其他征信业务规范以及征信产品标准等标准;在征信服务领域主要涉及对征信机构为客户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包括征信服务合同格式规范、征信机构服务质量规范、征信产品使用规范、征信服务争议处理程序等标准;安全标准分体系是针对征信活动中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使用、披露过程中的信息安全以及其他可能造成相关当事人损害的行为进行规范,主要包括物理安全标准、安全防护标准、安全管理标准、安全检测标准等。
三、征信标准化工作对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征信体系,征信标准化是征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征信标准化工作对于我国征信行业的发展关系重大,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征信标准的制定直接影响征信机构的运行成本,影响到我国征信市场化规范化经营的征信机构的布局,以及征信机构做大做强的政策和资金门槛。通过征信标准化工作,将促进信用信息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和有资质的征信机构间顺畅交换,实现信用信息共享,保障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采集范围和提供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大,提高征信行业运行的效率;规范征信业务操作流程,保证征信数据和征信产品的质量,有效保护被征信人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促进征信业规范、安全、有序、健康发展。
四、人民银行为什么要推动 征信标准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征信标准化工作对促进信息跨部门跨行业共享,规范征信业务活动,推动征信体系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顺利建成,基础数据库的信息网络覆盖全国所有的金融机构,在全国范围内为每一个借款企业和有经济活动能力的个人,建立了信用档案。为全面、客观的反映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作用,人民银行根据商业银行、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需求,将推动基础数据库在采集金融信息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服务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信息采集的范围和信息服务的范围。目前,我行已经和8个政府部门合作联合开展此项工作的试点。为实现各级、各类数据交换平台与征信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保障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采集范围和提供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加快推动标准化工作已成为当下紧迫的需要。
企业和个人征信涉及到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数据全国集中后还关系到国家信息安全,从业机构及人员的行为应当严格规范。完备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是征信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在目前征信法规不能很快出台的情况下,需要更多地发挥标准规范和管理市场的作用,通过对信息提供者、征信机构和信用信息使用者及其从业人员运做程序和职业操守等方面进行规范,可维护征信市场秩序,有效保护被征信人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提高征信产品质量,促进征信体系健康发展。
现代征信业是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高科技行业,而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技术更新 快,信息化必须要有标准化的支持,发挥标准化的作用。从国外征信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看,征信行业的标准化建设是保证征信业高起点、高效率建设与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征信行业的技术特点要求必须以标准化工作为基础。
党中央、国务院对征信标准化工作十分重视,多次明确要求抓紧制定征信行业技术标准。早在2002年,根据国务院要求,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22个部门和单位组成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专题工作小组,专题工作小组的三项任务之一是制定征信行业标准。为了加强征信市场管理,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2003年国务院赋予人民银行“推动社会信用制度及体系建设,规范和促进信贷征信业的健康发展”的职责。因此,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指示,履行国务院赋予的职责,人民银行从征信体系建设和管理的实践出发,开展了征信标准化工作。
五、征信标准化工作归口于哪个机构?
按照国务院授权,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管理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授权的有关行业协会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征信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看,征信数据的主要来源是银行,使用者也主要是银行,例如,美国征信数据的80-90%来自商业银行,征信服务的用户80%以上也是商业银行。所以来自商业银行的征信数据采集和面向商业银行的征信数据服务,构成征信体系的最主要内容。国务院领导也多次提出从“信贷征信起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03年国务院赋予人民银行“推动社会信用制度及体系建设,规范和促进信贷征信业的健康发展”的职责,批准人民银行成立征信管理局,具体承担相关职责。因此,征信业标准的管理由金融行业标准化归口单位(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一规划与管理,征信标准的制定、组织,管理活动是在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统一指导下开展的。
六、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职能及组成?
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金标委)是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权,在金融领域内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负责金融系统标准化技术归口管理工作和国际标准化组织中银行与相关金融业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68、TC222)的归口管理工作。共有来自银行、证券、保险行业,以及大专院校、标准化研究机构的委员近60名,作为金标委的日常办事机构,金标委秘书处设在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
七、征信标准体系在我国标准体系中的地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法》)的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4个层次。各层次之间有一定的依从关系和内在联系,形成一个覆盖全国又层次分明的标准体系。
征信标准属于金融行业内标准,在国家统计局制定的GB/T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金融业隶属于我国服务业16个门类中的第J类。
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都是全国适用的标准。根据《标准化法》关于国家标准的规定:“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国家标准一般为基础性、通用性较强的标准,是一个国家的标准体系的主体和基础。国家标准是国内各级标准必须服从不得与之相抵触的标准。根据《标准化法》关于行业标准的规定:“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内统一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全国某个行业范围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是专业性较强的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行业标准即行废止。”
征信标准体系服务于征信体系建设,从等级上看既有国家标准,又有行业标准。随着征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征信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也会逐步产生。所有不同级别的征信标准形成一个完整的征信标准体系,保证我国征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因此,征信标准体系的编制,首先要与国家标准接轨,贯彻“有国标,采国标”的工作方针;其次,要突出征信业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充分考虑征信业在我国的发展规律,制定适应征信市场发展需求的征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八、征信标准可以应用在哪些部门、机构?
征信标准化的目的是促进信用信息跨部门、跨行业共享,规范征信业务活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因此,涉及信用信息采集、使用以及从事征信业务的机构都是征信标准的使用单位。如涉及企业身份登记及个人身份认证、信贷、企业信用、产品质量、社会保障、公积金、纳税、法院执行、通信缴费、学历等信息的机构以及信用调查、信用评级等征信机构。
九、征信标准制定需要经过哪些程序?
制定标准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任务,影响面大、政策性强,不仅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作,而且需要大量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标准是社会广泛参与的产物,为保障标准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协调性,须严格按照统一规定的程序开展标准制定工作,保障标准编制质量,提高标准技术水平,缩短标准制定周期。征信标准属于金融行业标准,遵从金融行业标准的制定程序。具体编写程序如下:
十、人民银行出台征信数据元标准和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的
背景是什么?
征信数据元标准是实现信用信息共享的基础标准。伴随着征信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困难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由于不同信息系统对同一数据元的定义、计量单位、值域等属性规定不同,如对“贷款金额”,不同系统有不同的计量单位,有些是“元”,有些是“万元”;对企业名称的定义也不一致,在工商部门称“企业名称”,在金融机构称“借款人名称或单位名称”,在组织机构代码库称“组织机构名称”。对相同事物的不同描述造成了征信体系建设中各系统间互联互通困难,对数据加载整合造成了很大障碍,降低了征信系统的数据质量,影响了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使信用报告无法全面和客观反映被征信主体的信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保护被征信主体权益,制约了征信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融资结构以银行贷款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方式为主,发行有价证券进行直接融资的比例偏低。近两年间接融资的比重有加大的趋势。间接融资比重过高,一方面加剧了银行风险的集中,另一方面不利于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难。为加快发展金融市场,促进融资方式的转变,发挥信用评级揭示风险和风险定价的作用,加快发展规范、有效的信用评级市场必不可少。目前,在征信市场管理方面,特别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借款企业评级领域,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标准和业务规范,使得评级质量难以保证,信用评级对风险的揭示作用大打折扣,无法有效保护投资人和商业银行的利益。通过信用评级规范的制定,既可以有效规范评级机构运作程序和评级人员职业操守,也为监管当局科学管理评级业务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
因此,为发挥征信业标准化建设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健康发展的作用,人民银行优先开展征信数据元及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的制定工作。
十一、什么是征信数据元?
征信数据元是征信领域内反映被征信人的特性及信用状况的数据单元,是通过定义、标识、表示以及允许值等一系列属性描述的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如借款人名称、登记注册类型、登记注册号、学历、还款日期、还款方式等都是通过一系列属性进行描述的征信数据元。
十二、征信数据元标准包括哪些内容?
征信数据元标准为系列标准,包括《征信数据元 数据元设计与管理》、《征信数据元个人征信数据元》及《征信数据元 企业征信数据元》。日前发布的是该系列标准其中的两项。《征信数据元 数据元设计与管理》是指导性标准,结合征信业务特点,对征信数据元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征信数据元的表示规范以及特定属性的设计规则和方法进行规定,明确了征信数据元的动态维护管理机制,为指导征信机构或其他相关信用信息报送或使用机构编制征信数据元目录提供了统一的方法和指南。《征信数据元个人征信数据元》按照《征信数据元 数据元设计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个人征信市场所涉及到的基础性、通用性数据元的定义、计量单位、表示等18个属性进行了统一规定。
十三、征信数据元标准对征信体系建设将发挥什么的作用?
征信数据元标准是金融行业重要的基础性标准,对征信领域的信息共享及征信业务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通过征信数据元标准的编制,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征信数据元描述的混乱现象,使不同用户对相同数据元拥有一致的理解,可有效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使用效率,降低信用信息采集成本,促进信用信息跨系统、跨行业及跨部门共享,确保信用信息的准确和完整,提高数据质量,客观和全面反映被征信主体的信用状况,维护被征信人合法权益,促进征信体系的健康发展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十四、目前,发布的《征信数据元 个人征信数据元》的主要内容集中在金融领域内与信贷交易有关的数据元,随着征信机构信用信息采集和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该标准能适应征信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吗?
标准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制定标准又不断修订标准的过程。确保标准适用性、有效性的重要方面是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以及标准的实施情况,适时地对标准内容进行动态维护。
目前发布的《征信数据元个人征信数据元》结合征信业务特点,编制了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所需的基础性、通用性数据元,可以满足个人征信市场目前发展的实际需要。鉴于征信数据元适用范围广、发展速度快的特点,为适应征信体系发展的实际需要,近日出台的征信数据元系列标准之一《征信数据元 数据元设计与管理》明确了征信数据元的动态维护管理机制,为实现征信数据元的动态维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该标准明确征信数据元注册机构(对征信数据元标准实施动态维护的机构)为人民银行。
目前,我行根据《征信数据元 数据元设计与管理》提出的管理机制,正积极制定有关配套制度,明确征信数据元注册手续、流程及规则,并抓紧开发征信数据元注册系统。通过征信数据元注册系统,标准使用机构能够随时向注册机构提出对标准中的数据元进行增加、修改、废止等申请,以实现对征信数据元的动态维护,确保征信数据元标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十五、为什么要制定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
加快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的方式的转变,与加快发展规范、有效的信用评级市场密不可分。在征信市场管理方面,特别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借款企业评级领域,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标准和业务规范,使得评级质量难以保证,信用评级对风险的揭示作用大打折扣,无法有效保护投资人和商业银行的利益。完备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是信用评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在目前征信法规不能很快出台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多发挥标准化工具规范和管理市场的作用,通过信用评级规范的制定,既可以规范评级机构运做程序和评级人员职业操守,提高评级质量,有效保护被征信人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也为监管当局科学管理评级业务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
十六、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包括哪些内容?
《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由三部分组成,即《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第1部分:信用评级主体规范》、《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第2部分:信用评级业务规范》、《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 第3部分:信用评级业务管理规范》。本标准结合信用评级业务实践,对信用、信用评级以及相关的术语做了明确定义,从管理信用评级业务的角度入手,对信用评级机构执业行为、内部制度、开展评级业务的原则和程序、结果的发布以及对评级机构的管理方式和内容等方面做出了要求,主要适用于独立的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在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的外部信用评级业务。
十七、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是否只适用于在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信用评级业务?
信用评级机构具有各自不同的评级指标体系和评级方法,这是评级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不干涉评级指标体系和评级方法的具体设计,只从保证信用评级质量的角度,制订了评级机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执业要求、评级的基本要素以及评级基本程序。虽然不同性质的信用评级业务互有差异,在评级过程中有不同的评估重点,但基本的评级架构差异不大,因而其他信用评级业务也可参照本标准的规定执行。
十八、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具有什么意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安然、世通、帕玛拉特等大公司的倒闭引发了国际组织和监管部门对信用评级质量的关注,即使是标准普尔、穆迪等知名的信用评级机构也遭到质疑。近年来,国外监管部门或国际金融组织均提出规范信用评级行业的建议,在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同时,开始制定或研究信用评级行业的执业规则和相关行业规范。但至目前为止,国际上尚未有信用评级的行业标准出台。
《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不仅是我国国内第一部信用评级行业标准,也是建立信用评级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基础和管理信用评级行业的工具之一,是具有强制性或指导性功能的行业从业规范。它体现着信用评级行业的运行秩序和操作准则,可以有效规范评级机构运作程序和评级人员执业操守,从而保障信用评级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有利于评级机构公信力的树立。
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和信用交易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市场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越来越突出。规范的信用评级行业对金融市场中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能够向市场主体提供有价值的信用信息服务,尽可能地消除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投资人信用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本以及融资企业的筹资成本。
信用评级不仅有利于投资者获取有效的、充分的决策信息,而且可作为金融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信用评级行业标准有助于建立专业客观的评级制度,进一步为金融管理部门制定规则及检查提供依据,减少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率。
十九、除人民银行外,有关管理部门出台了与信用评级相关的规章制度,制订了或拟制订有关信用、信用评级的标准。人民银行发布的信用评级行业标准与之是否有差异?执行该标准与上述规定或标准是否相冲突?
信用评级行业标准是为了保证信用评级行业有一个有效的、规范的运作秩序,解决资源共享的实际问题而制订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指导性文件或规则,本标准在主体和业务规范上具有通用性。因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目前是按业务归口管理,各管理部门出台的“信用评级”有关的规定或标准,与其所管辖的市场范围有关,与我行发布的业务管理规范还是有一定的差异。
另外,一些行政管理部门及社会公众对信用评级的理解存在误区,将“诚信”与“信用”混为一谈。例如制订的行业信用等级标准与信用风险无关,把涉及合法性和合规性的部门监管事项与“信用”挂钩,给企业评定信用等级,使用与评级机构相类似或相同的标识等级的符号等,造成了信用概念的混乱。这些“信用评价”并不是信用评级,实质上是一种信誉评价,是以行政监管为目的的。行政管理部门评价的内容主要是评估企业是否守法,是否到达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是否在贸易往来中信守合同等等,更多地注重企业的信誉评估,而不是企业偿还债务意愿及能力的评估,与信用评级的对象并不相同。
二十、信用评级与金融市场的发展紧密相连,在当今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信用评级标准是否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
《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是信用评级标准化的成果之一。标准化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社会管理活动中逐渐摸索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技术,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制订信用评级行业标准过程中,人民银行充分征求了评级从业人员、投资机构以及专家的意见,将信用评级业务实践、理论与标准可操作性考虑在内,可以说它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反映了最新技术水平,具有先进性和合理性。而且,随着信用评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标准会根据市场实际要求不断修订完善,将在深度上持续深化和广度上不断扩张。
二十一、国外征信标准化情况如何?
由于征信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但是由于征信的发展与金融、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从国外的经验看,征信行业标准的制定绝大多数采用了世界上通用的信息技术标准、网络、安全标准以及金融领域的标准。在一些行业特色较强的方面一些大的征信公司提出了自己的标准。美国征信局协会(CDIA)制定了专用于美国征信局的标准数据报告格式和数据搜集格式Metro1和Metro2。由美国信用报告协会设计的表格2000也成为征信局出具的个人信用报告的标准格式。
邓白氏编码是全球企业征信巨头邓白氏公司编制的企业身份识别系统。目前,邓白氏编码已经成为国际标准(1993年被ISO接受),先后被世界上多个工业和贸易组织接受。
印度征信行业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非常迅速,主要原因是得益于国家对征信行业发展的统一规划。为促进征信市场的发展,印度提出了完整的征信标准体系。
二十二、人民银行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障标准的有效实施?
为促进征信标准的有效实施,人民银行将通过宣传、培训、监管并重的手段,确保标准的贯彻实施。一是针对金融机构、征信机构及相关标准使用机构,大力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加深其对标准的理解,培育规范运作意识,引导并鼓励其使用标准;二是为充分发挥标准化工具管理和规范市场的作用,将《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标准作为管理和规范信用评级市场的基本技术依据纳入到日常的监管工作中,并通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标准的贯彻实施,引导评级业健康发展;三是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已成为征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加强标准在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应用,带动与之互联互通的其他信息系统使用标准,以信息共享促进标准应用。
标准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制定标准又不断修订标准的过程,我行将结合标准的使用情况,适时对标准进行维护,确保标准的有效性、实用性和协调性,提高市场主体主动使用标准的积极性。
二十三、人民银行开展征信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构想是什么?
标准化是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我国征信业发展刚刚起步,征信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征信产品的不断丰富,迫切要求建立与之发展相适应的征信标准。我行将根据征信体系建设和征信市场管理的需要,在基本明确征信标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征信标准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征信标准化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制定一批数据元目录及代码集、数据交换格式、保障数据安全采集、使用等方面及规范征信业务操作等基础性和关键性标准,用三至五年时间制定完善有关技术、业务、安全、管理等各类主要标准,促进信息共享,规范征信业务,确保标准的适用性、协调性和有效性,并在实践中逐步扩展,最终形成科学的标准体系。随着标准的陆续发布,我行将通过征信标准的贯彻实施,促进信用信息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和有资质的征信机构间顺畅交换,实现信用信息共享,提高征信行业运行的效率,规范征信业务操作流程,保证征信数据和征信产品的质量,促进征信业规范、安全、有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