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中小企业每周要闻2013年11期
发布日期:2013-05-08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政策研究部
一、数字新闻
【4月汇丰中国服务业PMI增速创20个月来最低】
汇丰银行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季节性调整后,汇丰中国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在4月份录得51.1,低于上月的54.3,显示服务业活动仅有轻微增长,创下2011年8月以来20个月的最低增速。数据显示,服务业新业务增长疲弱,新订单仅有小幅增长。在经营活动与新业务增长放缓的共同作用下,服务业用工收缩,为2009年1月以来首见。不过,用工收缩率尚算轻微。调查表明,用工收缩主要与企业缩减规模及员工辞职有关。与此同时,服务业界对于未来一年的经营前景表示乐观,但乐观度降至调查历史(7年半)最低点。4月份,服务业平均投入成本继续上扬,但升幅已放缓至10个月以来最小。据部分受访企业反映,在最近调查期间,工资上涨导致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服务业企业连续3个月提高收费价格,但加价幅度与3月一样轻微。4月服务业活动增速回落反映了制造业增长放缓的连锁效应,以及房地产调控措施与禽流感疫情的影响。
【海关总署:2013年前4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
据海关统计,1至4月,我国进出口总值8.36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3307.5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下同)增长14%。其中出口4.37万亿元人民币(折合6958.7亿美元),增长17.4%;进口3.99万亿元人民币(折合6348.8亿美元),增长10.6%;贸易顺差3834.6亿元人民币(折合609.9亿美元)。4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23万亿元人民币(折合3559.6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增长15.7%。其中出口1.17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870.6亿美元),增长14.7%;进口1.06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689亿美元),增长16.8%;贸易顺差1145.3亿元人民币(折合181.6亿美元),收窄1.7%。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增长平稳。前4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6678.9亿美元,增长8.2%。其中出口3223.6亿美元,增长15.1%;进口3455.3亿美元,增长2.5%。一般贸易项下逆差231.7亿美元,收窄59.4%。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4350亿美元,增长5.4%。其中出口2736.4亿美元,增长2.9%;进口1613.6亿美元,增长9.9%。加工贸易项下顺差1122.8亿美元,收窄5.7%。在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中,对欧盟、日本贸易下降,对美国、东盟贸易增长稳定。据海关统计,前4个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1681.6亿美元,下降1.3%。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1597.4亿美元,增长9.4%。前4个月,内地与香港双边贸易总值为1505.9亿美元,增长66%。同期,我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1389.7亿美元,增长18.1%。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979.8亿美元,下降8.5%。
【一季度社会物流总额43.3万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43.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4%,不过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一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增速低于平均水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9%,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较2012年全年下降0.1个百分点。运输费用1.1万亿元,占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3.2%,同比增长8.9%,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中国物流企业景气指数(LPI)中,主营业务成本指数继续上升,3月份升至58.2%,高于主营业务利润指数6.1个百分点。物流企业仍然面临较高的成本压力。
【广交会出口增速有所放缓】
113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与会人较112届增长7.06%,但比去年同期减少3.83%;113届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355.4亿美元,比第112届增长8.8%,但比第111届下降1.4%。
二、政策解读
【多部委加紧落实首批审批权下放——两高一资、可再生能源、对外投资等最为引人关注】
国务院主导下涉及多部委关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一事已经箭在弦上。日前从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能源局等多个部委获悉,相关部门正在加紧研究第一批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的后续落实工作。研究内容涉及包括水电、火电、风电等新能源项目、电解铝、钢铁以及对外投资等审批权下放等多项问题。
不少专家认为,相比较之前出台一些政策小修小补,审批权的取消和下放触及的更多是对制度的改革,需要解决和考虑的问题很多,可以预见到难度会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今年3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减少和下放一批投资审批事项由发改委会同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部门负责,要求在6月底前发布新修订的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修改出台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管理办法。
目前距离《通知》规定的“红线”不到两个月时间。记者了解到,在中编办的督办下,多部门近期均召开了内部会议,加紧研究讨论首批下放的清单和日程表。其中,涉及两高一资产业、可再生能源、对外投资等领域都是此次审批权下放中业内和市场最为关注的内容。
可再生能源方面例如风能、水电等项目审批、电网、油气管道等能源项目审批、钢铁、电解铝类产能过剩的产业项目审批都在讨论范围内。
另一方面,境外投资的项目审批范围也有望大幅减少。发改委外资司副司长王建军日前表示,“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管理的方案,今后中国境外投资的管理将探索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大幅度减少目前的项目审批的范围,大大简化企业对外投资的环节”。
与此同时,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对下放审批权再度“加码”。会议决定,在第一批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基础上,再取消和下放62项行政审批事项。
就在两周前,为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务院4月24日召开常务会议决定,第一批先行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
第一批取消和下放的审批项目应该会在6月底前最终落地并公开清单。不过,由于涉及多方利益交织,且相关内容重大,因此在具体内容的讨论中事实上存在很多争议。推进路径、先后次序、涉及利益方的关系处理,都要仔细考量。
“比如说,审批制和产业政策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比较头疼。对于有些存在产能过剩的产业,全放还是阶段性放开,也有争议”。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王元京表示,外部性的问题如何解决?通过环评之后是否还需要核准?再比如,由于土地没有完全市场化,之前拿地都是和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行政审批挂钩的,行政审批权下放过程中的土地问题如何解决?
不过尽管存在矛盾交织和分歧点,多位专家认为,不能因噎废食。一开始可能有些部门会不适应,也可能会有乱象,但即使先推动然后再去解决问题,也强于一直僵化固有问题。
“审批一座大山压住了太多活力,出台再多的政策都不能取代制度改革的利好。可以说,这次国务院下放审批权是改革促发展的典型案例。”王元京直言,多年来围绕着审批很多行业都遗留了利好政策难见实效的疑难,此次审批权下放有望成为一个突破口。
“尤其是审批权过于集中的部门和省份,放的越早越快也好。”王元京指出,现阶段还是要以放为主,同时也需要相关改革配套,不能指望解决所有问题。取消和下放审批权不是为了下放而下放,而是要以此为突破口,推动行政体制改革,释放企业活力,最终降低制度成本,将改革红利释放出来。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原所长张汉亚称,相比较之前出台一些政策小修小补,这件事(下放审批权)是对制度进行的改革,实际上也是希望通过简化审批,还原市场竞争环境,通过市场的手来对经济发展进行优化配置。这就意味着,一些固有的利益格局将被打破,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有望获得更多和更公平的机会。“当然这里面也必然会触及很多利益和博弈,此外还有可能预见到的风险,因此需要逐步推进而非‘一蹴而就’。”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