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隐藏) > 热点资讯

经验交流(隐藏)


【资讯】环保投融资面临三重困境 PPP政策环境有待改善

发布日期:2015-05-29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为缓解投资需求、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使用效率等难题,推进环保PPP的具体措施,应构建投资回报机制,建立规范统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并完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机制等。

“对于环保领域而言,单单依靠转移支付作用有限,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的必要性显著,而未来随着环保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会发生转变。”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公共财政与投资咨询部副主任逯元堂日前在参加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生态金融研究中心举办的“环保领域PPP推进思路与措施”讲座上表示。

他进一步指出,当前环保投融资面临三重困境,“一方面我们投资需求非常大,我国现在一年全社会的环保投资,按照现行的口径来统计,已经超过了1万亿元,这超过了‘十五’期间五年累计的投资量。‘十二五’期间整个中央的环境保护投资,累计在3000亿元左右,较‘十一五’有显著的增长。”逯元堂表示,单单依靠财政资金解决环境问题并不现实,应充分发挥市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同时,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使用效率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此外,我国环保投融资还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大量的社会资本与环境保护需求难以融合,受PPP合作领域不清晰、缺乏稳定的投资回报机制、市场的公正性规范性不强、风险的防范机制、引导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的限制,使得他们很难找到突破口和融合点。到底投在哪儿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他们。

而为缓解这样的现状,对于推进环保PPP的具体措施,逯元堂也给出了思路:

第一,应构建投资回报机制。完善使用者付费的制度,包括一些价值、权益的确权和交易流转等方面,能够形成现金流,能够形成将来项目的投资回报。完善政府补贴与补偿机制,尤其在一些收费不能弥补成本和收益的情况下,能够由政府通过部门预算和专项资金的形式进行补贴;健全政府购买环保服务的机制。此外,还要鼓励通过捆绑经营与组合开发模式创新。

第二,建立规范统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总体而言,通过一些市场机制,包括一些招投标等制度的完善,实现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的构建。

第三,健全社会资本投入风险防范机制。包括对一些同质、同类型的项目要进行充分的论证,避免将来由相互竞争而带来的风险;要通过推进第三方的方式,来为项目实施提供咨询服务和风险的识别。

第四,完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机制。优化专项资金分配机制,资金分配与环保项目实施绩效挂钩,实现奖优罚劣。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建立环境保护基金,投入水污染防治的PPP项目。

第五,鼓励环境金融服务创新。建立常态化的渠道,对环保PPP项目提高授信额度和提高信用等级。通过推进一些排污权有偿使用,完善排污权交易市场。另外开展排污权、收费权等方面质押或者抵押的融资贷款模式。

第六,加强监管和责任落实,要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将来对于社会资本的补贴机制,要把绩效作为衡量或者影响支付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行考量。

同时,随着PPP模式的持续推进,未来环保产业的发展也将会发生转变。

对此,逯元堂表示,我们的经济形势正处于新常态,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我们希望把环保产业能够打造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环保产业的认识和定位也将会进一步提高。

他认为,未来随着“水十条”、“气十条”、“土十条”的发布实施,环保产业中的重点领域将会集中在水、气、土方面。而对于市场空间而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总的投资需求大约是1.7万亿元,根据模型测算,带动的GDP大约是1.9万亿元的水平,大气环保产业的发展机遇很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整个投资需求测算大概是4万亿—5万亿元,拉动环保产业产值1.9万亿元,其中直接拉动1.4万亿元,其中环保服务业占30%左右。此外,未来《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发布也将拉动土壤相关产业的发展。逯元堂预计未来三大行动计划总的投资需求应该超过8万亿元,整个环保产业的发展应该有2万亿—3万亿元的空间。

他还进一步指出,未来环保产业市场化改革还将逐步推进。其中包括,通过专项资金的引导以及相关产业基金的设立来激活市场,同时税收优惠政策、价格政策、金融政策等的创新也能够激励环保产业、污染治理项目,调动社会资本、企业治理的积极性。此外,还将通过绩效考核、信息公开以及建立诚信档案、黑名单和行业标杆的方式规范市场。

未来产业本身的发展也将得到转变。方向将从以水、气为主转变为水、气、土为主;产品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单一环节和单一要素的环保服务向环保综合服务转变;侧重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服务转变;政策需求型向供需结合型转变;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

而随着整个环保产业发生变化,逯元堂认为,企业将大有可为,其中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较强融资能力的企业的市场空间更大。“其中的关键是练好内功。一方面要重视技术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敢于探索,敢为人先的企业将会引领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