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审计是指能源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的节能法规和标准,对企业和其他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的检验、核查和分析评价. 能源审计是一套集企业能源系统审核分析、用能机制考察和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核算评价为一体的科学方法,它科学规范地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源经济与环境效果进行审计、监测、诊断和评价,从而寻求节能潜力与机会。
目前,能源审计根据委托形式一般分为两种:
● 受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委托的形式 省政府或地方政府节能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能源消费的状况,结合年度节能工作计划,负责编制本省(市)、自治区或地方的能源审计年度计划,下达给有关企业并委托有资质的能源审计监测部门实施。这种形式的能源审计也可称为政府监管能源审计。
● 受企业委托的形式 在企业认识能源审计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或在政府主管部门要求开展能源审计的基础上,能源审计部门与企业签订能源审计协议(或合同),确定工作目标和内容,约定时间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或者是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的需要,主动邀请能源审计监测部门对其进行能源审计。这种形式的能源审计也可称为企业委托能源审计。
4 企业能源审计的内容 根据企业能源审计的目的和要求,结合被审计企业能源管理与技术装备状况,可以选择下述部分内容或全部内容开展能源审计工作:
4.1 企业的能源管理状况。
4.2 企业的用能概况、生产工艺和能源流程。
4.3 企业的能源计量、监(检)测系统和统计状况。
4.4 企业能源消费指标(如单位产品能耗、产品综合能耗、产值综合能耗等指标)计算分析。
4.5 主要用能设备或工艺系统的运行效率或消耗指标计算分析。
4.6 企业能量平衡和物料平衡分析。
4.7 能源成本指标计算分析。
4.8 节能量和节能潜力计算分析,提出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并做出财务和经济评价。
4.9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包括节能技改项目)必须进行能源审计。
5 企业能源审计的方法
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是依据能量平衡与物料平衡的原理,对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统计计量分析,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调查、生产与管理现场检查、数据收集与审核汇总、典型系统与设备的运行状况调查、能源与物料的盘存查帐等项内容,必要时辅以现场检测。
对企业能源管理的审计按照GB/T15587的有关规定进行。
对企业用能概况及能源流程的审计按照GB/T16616的有关规定进行。 对企业能源计量及统计状况的审计按照GB/T6422、GB/T16614和GB/T17167的有关规定进行。
对用能设备运行效率的计算分析按照GB/T 2588的有关规定计算。
对企业能源消费指标的计算分析按照GB/T 16615的有关规定进行。 对产品综合能源消耗和产值能耗指标的计算分析按照GB/T 2589的有关规定进行。 对能源成本指标的计算分析按照GB/T 17166的有关规定进行。 对节能量及节能潜力的计算按照GB/T 13234的有关规定进行。 5.1 产品产量的核定方法
5.1.1 产品产量仅指合格品数量。
5.1.2 产品产量的核定要考虑制成品、在制品或半成品的数量,在制品或半成品应折算为相当的制成品。
5.1.3 产品产量的核定要考虑标准产品与非标准品的区别,非标准产品应折算为相当的标准产品。
5.1.4 产品产量必须通过仓库物资盘查与来往账目进行核定。
5.2 能源消耗数据的核定方法
5.2.1 能源消耗计算的时间区段与产品产量计算的时间区段一致。
5.2.2 企业外购能源的品质和折标准煤系数,以实测或国家标准为准。
5.2.3 产品能耗的核定要考虑生产过程中外协加工部分的能源消耗。
5.2.4 企业能源审计时应编制企业能源消费实物平衡表或企业能源网络图。
5.2.5 能源消耗的数据核定应分品种进行非生产系统用能与损失能源量的计算,并对其合理性加以分析,采用合理的方式分摊到产品的企业能源消耗指标中。
5.2.6 产品能耗分析必须具有可比性,不同原料、不同生产工艺、消耗不同能源等所生产的产品,不能进行简单的对比。
5.3 能源价格与成本的核定方法 企业能源审计所使用的能源价格与企业财务往来账目的能源价格相一致,在一种能源多种价格的情况下产品能源成本用加权平均价格计算。
5.4 企业能源消耗技术经济指标评价分析
5.4.1 企业能源消耗技术经济指标包括:生产系统单位产品能耗(车间单耗)、企业单位产品能耗、企业单位产值能耗、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效率或消耗指标。
5.4.2 企业能源消耗技术经济指标分析评价的依据主要是国家、行业、地方有关的能源标准及相关能耗定额指标。
5.5 能源利用状况的综合评价
5.5.1 企业能源转换系统或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源转换效率与负荷调整的合理性评价。
5.5.2 企业生产组织与能源供应系统合理匹配的分析评价。
5.5.3 按照能源流程进行合理用热、合理用电、合理用水、合理用油的评价。
5.5.4 能源利用经济效益的比较分析。
5.5.5 企业用能设备及工艺系统的评价分析。
5.5.6 能源利用环境效益的比较分析。
6、企业能源审计的程序
6.1 节能主管部门编制年度能源审计计划,明确相应的能源审计单位,并将计划下发给能源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
6.2 能源审计单位根据节能主管部门的计划,做出实施能源审计的具体工作方案,确定能源审计的目标和具体内容,并通知被审计单位。
6.3 被审计单位应按照能源审计单位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资料,积极配合能源审计单位,做好能源审计工作。
6.4 能源审计单位应在审计工作完成后,十五日之内向节能主管部门及被审计单位提出能源审计报告。
6.5 被审计单位应在审计工作完成后一定时间内把整改情况反馈给节能主管部门及能源审计部门。
6.6 能源审计单位应对被审计单位定期回访,监督整改,并将其整改效果反馈给节能主管部门。
7 能源审计报告的编写
7.1 企业能源审计的依据及有关事项说明。
7.2 企业概况、主要用能系统与设备状况、能源管理体系及能源消费状况。
7.3 各种能耗指标的计算分析。
7.4 能源成本与能源利用效果评价。
7.5 存在的问题及节能潜力分析。
7.6 节能技改项目的财务分析与经济评价。
7.7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节能评价分析。
7.8 审计结论和整改建议。
能源审计 - 类型
能源审计分为三种类型:初步能源审计、全面能源审计、专项能源审计。
(1)初步能源审计
进行能源审计的对象比较简单,花费时间较短,通常只做初步能源审计。这种审计的要求比较简单,只是通过对现场和现有历史统计资料的了解,对能源使用情况仅作一般性的调查,所花费的时间也比较短,一般为1-2天,其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对用能单位的主要建筑物情况、供热系统、空调系统、管网系统、照明系统、用水系统、以及其他用能设备情况进行调查,掌握用能单位的总体基本情况。
二是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状况进行调查,了解用能单位的主要节能管理措施,查找管理上的薄弱环节;
三是对用能单位能源统计数据的审计分析,重点是主要耗能设备与系统的能耗指标的分析(如供暖、空调、供配电、给排水等),若发现数据不合理,就需要在全面审计时进行必要的测试,取得较为可靠的基本数据,便于进一步分析查找设备运转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初步能源审计一方面可以找出明显的节能潜力以及在短期内就可以提高能源效率的简单措施,同时,也为下一步全面能源审计奠定基础。
(2)全面能源审计
对用能系统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就要进行详细的能源审计。这就需要用能单位有比较健全的计量设施,或者在全面审计前安装必要的计量表,全面地采集企业的用能数据,必要时还需进行用能设备的测试工作,以补充一些缺少计量的重要数据,进行用能单位的能源实物量平衡,对重点用能设备或系统进行节能分析,寻找可行的节能项目,提出节能技改方案,并对方案进行经济、技术、环境评价。
(3)专项能源审计
对初步审计中发现的重点能耗环节,针对性的进行的能源审计称为专项能源审计。在初步能源审计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对该方面或系统进行封闭的测试计算和审计分析,查找出具体的浪费原因,提出具体的节能技改项目和措施,并对其进行定量的经济技术评价分析,也可称为专项能源审计。
无论开展上述那种类型的能源审计,均要求能源审计小组应由熟悉节能法律标准、节能监测相关知识、财会、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人员组成,否则能源审计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