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初兑美元偏强震荡后,近日人民币涨势突然加速,收复了年初以来跌幅的大半。
19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大涨,创去年3月24日以来最大涨幅,报6.1961元,大涨333基点,为今年1月15日以来最强。
前两个交易日,18日人民币兑美元收盘6.2294,较前日收盘价上涨205基点或0.33%,创年内单日最大涨幅。加上17日的125基点,前两日人民币即期汇率累计升值330基点,已将年初以来的跌幅收回了大半。
原因:美元加息预期降温 中间价“定海神针”
业内人士分析,美联储公布的3月议息会议释放鸽派信号,美联储6月加息预期降温,导致美元指数隔夜暴跌,加之央行大幅上调人民币中间价,共同促使人民币汇率大幅飙升。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1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1460,较18日上调96基点,为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上调,三日累计上涨151基点。
分析人士指出,在去年11月以来的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过程中,中间价一直相对稳定,尤其在今年即期价持续逼近跌停、市场贬值预期较浓的时候,中间价的相对稳定有效避免了人民币市场价格出现恐慌性杀跌,充当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深层分析:市场对人民币贬值预期大幅修正 信心增强
3月初以来多重因素强化了人民币汇率维稳的预期。
一是,3月初“两会”期间,央行副行长易纲有关人民币在主要货币中非常强、人民币汇率可以保持基本稳定的言论,有力提振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走稳的信心。二是,近期大行频频大额结汇,更被认为是平抑人民币贬值的实际行动。三是,今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对特别提款权(SDR)的货币篮子进行五年一次的评审,市场观点认为中国为谋求人民币加入SDR、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强势。
同时,年初以来,本轮人民币贬值幅度已经较大,因而人民币汇率借着美元回调的契机顺势反弹。
未来:大幅贬值不是政策优选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人民币后续大幅贬值的可能性很小,年内应该是维持双向波动。
市场人士指出,考虑到美元指数攻势趋弱,人民币贬值预期缓和,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或维持相对强势,但鉴于中国经济阶段下行压力仍大、利率政策仍有放松可能,而美联储年内加息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未来人民币汇率仍会有所反复。
但总体上看,近期汇价反弹进一步验证了人民币汇率已步入双向波动的趋势,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不会是政策的优先选择,未来有升有贬、保持大致稳定才是常态,而汇价有升有贬正是双向波动的应有之义。
同时,人民币汇率阶段性贬值压力趋缓,我国面临的资本外流压力也有所缓解。近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金融机构口径的外汇占款环比增加人民币422.14亿元,这是我国金融机构口径的外汇占款自去年12月以来首次环比增长,显示资本外流的压力有所缓解。
警惕:输入性通缩压力可能加大
早在两会期间,中国总理李克强就表态,中国的经济问题是“被通缩”,而且对这种“被通缩”,中国也有应对,也有进一步的准备。但不可忽略的是,人民币有效汇率快速上升所引致的输入性通缩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强必然将进入监管层的视野,从而提升财政与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宽松预期。
中国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指出,实际有效汇率快速上升会改变贸易条件,假定国内政策没有做出积极的响应,则会产生输入性通缩压力。目前中国尚无法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完全对冲有效汇率快速上升带来的价格下行压力,因此货币和财政政策均需做出相应的积极变化。
因此,现阶段财政政策的积极是比较必要的,在国内是尤为重要的,尤其是在地方政府债务整理的大背景下,谢亚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