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交流 > 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


于广洲谈中俄经贸关系情况

发布日期:2007-08-08      来源:北京市商务局

3月1日上午,正在俄罗斯进行工作访问的中国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在莫斯科接受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新社、科技日报、凤凰卫视等中国驻俄新闻媒体的联合采访。随后,他还接受了俄罗斯塔斯社记者的专访。 
  于广洲就发展中俄经贸关系、扩大相互投资规模、加强能源合作、办好中国国家展等记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发表了看法。

  记者:您如何评价中俄经贸关系的现状?在您看来,该领域还存在哪些尚未解决的突出问题? 
  于广洲:近年中俄经贸关系呈现良好发展趋势:一是贸易规模持续增长。2006年两国贸易再创新高,达3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7%;二是相互投资活跃,规模不断加大。2006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额为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1.5%,截止2006年底,中国对俄罗斯投资项目总数736个,累计投资额达9.35亿美元,涉及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林业、贸易、轻纺、家电、通信、服务等领域。2006年俄罗斯对华协议投资额2.3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三是各领域经济技术合作蓬勃发展。能源、核能、高科技、航空航天等一批大型合作项目陆续启动,交通、通信、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银行、保险、信息等服务体系日臻完善,为两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四是边境地方经贸合作日趋活跃。2006年,中俄边贸额70亿美元,同比增长25%,占双边贸易额20%以上。两国毗邻地区还合作建立工业园区,开展轻纺、家电等日用品的生产,以及现代物流、木材深加工、资源开发、金融服务等多种合作,对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着积极作用。 
  目前双边经贸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双边贸易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主要体现在机电产品占比不高,特别是俄罗斯对华机电产品出口规模偏小;二是相互投资规模不大,对双边贸易的带动作用尚不明显;三是两国贸易秩序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四是双方大企业参与度不高,合作缺乏大项目支撑。目前,中俄双方正在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上述问题的解决。我相信,在两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经贸合作一定会取得健康、稳定、长期的发展,两国领导人提出的2010年双边贸易达到600—800亿美元,2020年中国对俄投资120亿美元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记者:您如何评价中俄两国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在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两国间相互投资水平却一直低迷的原因何在? 
  于广洲:相互投资是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潜力大,发展快,互补性强。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经商务部批准和备案的中国在俄投资项目共79个,我对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为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1.5%,截至2006年底,中国对俄罗斯投资项目总数736个,累计投资额达9.35亿美元,涉及资源开发、贸易、轻纺、家电、通信、服务等领域。俄罗斯对华投资也在逐步扩大。2006年俄罗斯对华投资项目126个,合同投资额2.3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 
  除上述领域外,双方在能源领域,通过购买股权、成立合资公司等形式,积极开展油气上游开发、原油加工及产品销售合作;在金融领域,积极在对方设立银行分支机构;在木材深加工领域,中方在俄哈巴边区、赤塔州的大型纸浆厂项目正在实施。可以说,两国投资合作发展迅速,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两国投资合作总体水平还不高,规模还不大,对双边贸易拉动作用不明显。这种情况是由客观因素造成的:一是当前两国经济发展均需大量引进外国投资,尚不是资本输出国;二是两国均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阶段,法制法规不够完善,存在一定投资风险,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三是双方投资促进和保障机制尚不健全,融资、保险、信息等服务水平不高,影响企业投资热情。 
  为促进投资合作,两国政府部门做了大量工作。2006年11月,中俄政府已签署《投资保护协定》。双方政府部门间成立了投资合作工作组,并召开了三次会议,促成29个合作项目,中方投资总额31.5亿美元,涉及房地产、木材深加工、农业开发、化工等领域,有关项目正在积极落实中。此外,中方还将在俄建立经贸合作区,带动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赴俄投资,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我相信,在双方的积极努力下,两国领导人提出的到2020年对俄投资120亿美元的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记者:您认为落实中国领导人确定的两国在中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中俄优先合作项目存在哪些现实的前提? 
  于广洲: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重大战略部署,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在实施上述战略的过程中,中方将本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原则,着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稳妥地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我们欢迎俄罗斯有实力的企业以资金、技术、人才等方式投入西部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 
  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与俄罗斯均有着共同边界,双方开展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据我所知,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提出了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战略构想,这为双方开展经贸合作提供了巨大机遇。我认为,双方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加强协调配合,积极鼓励本国企业参与对方国家区域开发建设。中国东北和西部地区有许多工业项目是前苏联援建的,俄罗斯企业参与这些企业的更新和改造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欢迎俄罗斯企业通过技术转让、共同研发、投资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进一步扩大两国在经贸、科技、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商务部愿为此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协助。

  记者:俄罗斯正在建立各类经济特区,以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中国在特区建设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请问,中俄在俄经济特区建设领域开展了哪些合作? 
  于广洲:2005年,俄罗斯通过《经济特区法》,启动建立经济特区工作,目前首批特区建设已取得积极进展。我认为,这是俄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俄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为双边经贸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中国改革开放28年来,在经济特区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俄方对加强双方在该合作意愿强烈,热情高涨。商务部十分重视该项合作,并与俄方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目前,两国特区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特区建设经验交流和人员培训;参与俄特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中方企业赴俄特区投资建厂等。一年多来,商务部多次邀请并接待俄经贸部、联邦特区管理署代表团访华,考察中国经济特区,共同举办特区合作研讨会,开展经验交流,并发布俄经济特区招商引资项目。本月上旬,俄联邦经济特区管理署米舒斯京署长还将应我部邀请访华,并考察有关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去年3月普京总统访华期间,商务部与俄特区管理署签订了《关于特区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为双边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双方还建立了经济特区合作小组,去年9月厦门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确定了下一步合作重点。目前,在双方积极协助下,中国企业落户俄经济特区的第一个生产项目正在顺利实施。同时,俄方在特区建设过程中,正在积极借鉴中方经验,拟在有关特区建立“一个窗口”、“一站式”行政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我相信,俄罗斯经济特区的顺利建成,必将对俄投资环境改善,为中国企业赴投资创造良好条件。

  记者:去年中俄两国贸易增长速度下降,请问,今年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扭转这个局面? 
  于广洲:1999年以来,中俄贸易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贸易额增长5倍,连续实现了三个百亿美元的突破。2006年,受到两国市场供求变化,以及相关政策调整等影响,贸易增幅较2005年有所回落,但仍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增幅达14.7%,与此同时,贸易结构有所改善,机电产品已成为我对俄出口第一大类产品(出口额56亿美元,占对俄出口35.4%)。 
  我认为,目前双边贸易出现一些波动是正常现象,应予以客观、理性地看待。应当说,经过8年快速增长,目前中俄贸易已经进入了结构性调整阶段。2004年,两国领导人提出了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800亿美元目标,这不仅是贸易额的增长,更需要贸易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为确保双边贸易又好又快发展,双方需要采取措施,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扩大机电产品贸易,改善贸易结构。继续推动中方企业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完善售后服务,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考虑到目前我自俄进口以能源和原材料产品为主,易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而产生波动,要注重扩大自俄机电产品进口,改善进口结构,提高贸易质量。 
  二、推动两国大企业开展合作。近年来,中俄两国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产生了大批有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其中不少已跻身世界500强行列。双方应广泛吸引这些大企业参与双边经贸合作,鼓励品牌产品进入对方市场,加强各领域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发挥大企业在行业、技术、资金和管理等方面优势,支撑两国合作持久发展。 
  三、规范贸易秩序,促进贸易增长方式转变。中国已是WTO成员,俄罗斯也有望尽快加入,两国贸易投资环境都在逐步改善,目前一些不规范的经营方式亟待调整。双方应引导企业适应对方市场和法律的变化,尽快转变经营方式,规范经营行为,在两国法律法规框架内寻求合作的长远发展。 
  四、进一步加强地区间经贸合作。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两国毗邻地区间加强经贸合作,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边境地区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国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发展战略。俄罗斯也在制订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规划,这都为边境地方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两国地方和企业应抓紧机遇,开展务实合作。 
  总之,目前两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容量不断扩大,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需求日益旺盛,我衷心希望双方企业加强沟通与交流,积极寻求贸易投资机会,促进中俄经贸合作健康、长期、稳定发展,为实现两国领导人提出的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记者:为扩大中方企业对俄投资规模,降低投资成本,去年中俄商讨过有关建立经贸合作区的事宜。请问,现在有何进展? 
  于广洲:俄罗斯市场广阔,吸引中方投资意愿强烈。为进一步扩大对俄投资,中方考虑在俄相关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区,组织企业到区内投资建厂,发挥集群效益,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带动我相关产业进入俄市场。这也是借鉴了许多发达国家在中国建设合作区或工业园的做法和经验。 
  目前,双方正在积极探讨在俄建立经贸合作区有关问题。合作区将采取“企业为主体,商业化运作模式,政府支持引导”的模式,并已得到俄有关政府部门及相关地方的原则支持。我相信,经贸合作区域的建立将有助于吸引更多中国企业赴俄投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两国投资合作水平。

  记者:根据中国商务部的预测,近两年中国经济对石油的需求将主要依靠进口解决(超过50%)。在此背景下,中国是否有意扩大自俄罗斯的石油进口?将达到多大规模? 
  于广洲:中俄能源合作互补性强,是两国双边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目前,中国是能源进口和消费大国,俄罗斯能源储量丰富,又是油气出口大国,双方开展合作的前景广阔。目前,两国原油贸易规模正在逐年扩大。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中国自俄进口原油1597万吨,比2005年增长约25%,占我原油进口总量的11%左右,俄罗斯已成为中国原油进口的重要来源地。 
  除原油贸易外,双方还在积极探讨加强能源领域的上下游合作,包括共同开发油气田、开展炼油化工,以及铺设中俄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等。我认为,上述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也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具体体现,双方将继续稳步推进。

  记者:在俄罗斯向中国的出口商品中,原材料占据相当大的比重。除石油、天然气及其他资源性产品外,中国还能从俄罗斯进口哪些商品? 
  于广洲:目前中俄贸易快速发展,是两国优势互补的体现,也是双方互利合作的成果。但中方并不满足于此,我们一贯主张应进一步优化双边贸易结构,特别是扩大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比重。 
  2006年中国进口机电产品达4277亿美元,占外贸进口54%,其中俄罗斯机电产品2.5亿美元,仅占0.6‰,而俄罗斯外贸出口3020亿美元,机电产品占0.8‰,可见机电在两国外贸中均占比很低,这与两国经济实力不相称,但也说明双方在此领域尚有很大潜力可挖。 
  中俄是战略协作伙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扩大自俄机电产品的进口,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利于双边贸易长期稳定的健康发展。为此,中国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鼓励性措施引导中方企业进口,为俄机电企业在华推介产品提供各种便利和展示平台,但中方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一是在于提高俄罗斯机电产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性价比优势;二是以投资拉动贸易。中国进口机电产品的70%以上是由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的,而中俄相互投资仅十几亿美元,投资带动作用还远未发挥出来;三是政府要用法律、法规、政策、服务和市场取向引导企业扩大机电出口,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持。 
  俄罗斯在机械制造业和高科技等领域有较强的基础,特别是在电站设备、矿山机械、航空航天、生化技术、新材料、电子元器件、医疗设备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中国是巨大的,开放的,同时也是竞争激烈的市场,我相信,在双方的努力下,俄机电产品对华出口将不断增加。欢迎俄罗斯以优质的产品、优惠的价格和优良的服务赢得更多的中国市场。

  记者:请您谈谈中俄边贸的现状如何? 
  于广洲: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两国边界问题已彻底解决,4300公里的边界线已成为和平、友好和合作的纽带。在中俄经贸关系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两国边境地方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合作规模迅速扩大,合作形式日益多样化。自1983年恢复中俄边贸至今,两国边贸额从1000万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70亿美元,在双边贸易中的比重从1.5%提高到20%以上,两国毗邻地区已互为主要贸易伙伴。近年来,双方经济技术和投资合作逐步扩大到资源开发、生产加工、工程承包、农业合作等领域,一批大型合作项目陆续启动,对提高整体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边境地方经贸合作平台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两国有关部门和边境地区积极举办各种大型展会和洽谈会,如哈洽会、吉林东北亚博览会、乌洽会、沈阳制博会等。据中方统计,2006年参加上述活动的俄罗斯客商超过一万人次。同时,中方也组织各类经贸代表团参加俄远东和西伯利亚举办的活动,如“贝加尔经济论坛”、“远东国际经济会议”、“赤塔国际展览会”等,为双方企业合作搭建平台,大大密切了毗邻地区经贸往来。
  三、合作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近年来,双方启动了一批口岸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并采取延长口岸工作时间等措施,提高过货能力;12个陆路口岸中方一侧设立了边民互市贸易区,部分已投入运营;开通了两国边境省州间多条客、货航线;边境地区银行积极开展边贸本币结算业务;边境邮政部门即将开通特快专递、电子汇兑等业务;建立了中俄双语经贸交流的商业网站,并兴建和扩容了通信光缆等。两国边境地区合作环境的不断改善,使人员、商品、服务、信息交流更加快捷,贸易和投资更为便利。 
  目前,双方正在致力于规范边贸秩序,改善贸易结构,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相互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完善边地贸服务体系等,进一步提高中俄边境地方经贸合作整体水平。

  记者:俄罗斯新近出台的有关限制外国公民从事零售业的政策法规将对中俄民间贸易产生什么影响?商务部对此有何评价? 
  于广洲:2006年以来,俄方加大了打击“灰色清关”力度,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外籍劳务和移民管理的措施,这些措施在短期内对中俄民贸产生了影响,甚至造成部分传统日用品贸易的波动。但从长远来看,俄方这些加强内部管理的措施,将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灰色清关”,清理非法劳务和移民,促进两国贸易秩序的规范,中方对此表示理解。 
  在俄方采取上述措施后,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与俄方进行了密切沟通和磋商,积极做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工作,请俄方在执行相关政策时,考虑到大量华商在俄从事经商活动的现实,并从两国关系大局出发,避免采取过激行动,保护华商合法权益,提供一定过度期,使民贸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双方已就此达成原则共识。同时,商务部还请有关省市自治区政府提醒当地在俄企业规避风险,引导其规范经营。 
  在此,我想再次提醒中国企业,随着俄方打击灰色清关、整顿市场秩序力度加大,不规范的经营方式已走到尽头,希望大家充分认清形势,以及灰色清关的风险和恶果,认识到规范经营、加快转变贸易方式的紧迫性,尽快转变经营方式,规范经营行为,在遵守俄法律法规框架内寻求长远发展。

  记者:今年3月底将在莫斯科举办中国国家展,请问在国家年框架内举办中国国家展对于两国经贸合作的发展有何意义? 
  于广洲:此次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国家展不同以往,有三个非常鲜明的特点:一是层次高,规模大,可以说是创历史之最,共200家参展单位,涵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港、澳地区,包括商务部在内的6个部委、8个省市区有自己的专门展台。二是内容丰富,全方位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内容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民生活、自然风光等各个方面。三是品牌企业广泛参与,186家参展企业不仅在参展单位中所占比例最高、展览面积最大,更代表了中国各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 
  我认为,中国国家展对于展示中国国家形象,推进双边经贸合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展通过综合展区,着力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稳定繁荣的形象,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通过部委展区,深化两国在科技创新、信息产业、航空航天、船舶、核能、农业、旅游等相关领域的务实合作;通过地方展区,推进两国地区间相互了解与合作;通过品牌展区,展示中国制造业最高水平,重点展出能源、机械制造、建材、家电、汽车、纺织服装、家居、农产品等领域的知名品牌和优秀企业;通过服务贸易展区,加强两国企业在金融、建筑、运输、软件开发、零售、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联系与合作;通过专题活动,扩大两国机电产品贸易,加强木材深加工合作,促进相互投资,进一步提升双边合作质量和水平。 
  总之,中国国家展将始终贯穿“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宗旨,推动中国优秀的企业和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成为两国企业加强联系、扩大全方位合作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