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德国经济脊梁
发布日期:2012-06-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当你乘坐地铁或开车穿越长江隧道时,一定很难想到这和德国海瑞克有着怎样的联系。如果你对隧道挖掘工程有所了解,你会发现,北京地铁、上海长江隧道、广州地铁等工程背后,都有海瑞克隧道掘进设备的身影。位于慕尼黑的比萨尔斯基咨询公司2011年发布的一份德国“隐形冠军”品牌影响力排名中,海瑞克名列榜首。同海瑞克一样,德国还有数以千计的企业在各个行业占据市场头名。这些被人们称作“隐形冠军”的中小企业是德国人的宝贝,也是德国经济的脊梁。
“散落在德国各地的珍珠”
自德国教授赫尔曼·西蒙1996年出版《隐形冠军:来自全球500家不为人知的优秀企业的启示》一书后,世人便开始将目光投向德国这些默默无闻的企业:他们分散在德国各地,数量众多,规模不大,大多数是家族式企业,行事低调,在各自的市场领域都是名副其实的领先者。
书中,西蒙为“隐形冠军”定制了三个硬性指标:领域内全球市场份额第一或第二,抑或在欧洲市场排名第一;年销售额低于10亿美元;在大众之中知名度较低。
经过研究,西蒙发现这些“隐形冠军”比传统家族式小企业规模大,而组织和管理结构又与传统家族式企业类似。他们灵活和高效的管理方式能有效避免缺乏弹性、官僚作风、劳动分工过细以及远离顾客等“大企业病”。这样的“隐形冠军”存在于全球各地,在德国就更多。当年,德国符合西蒙这三条标准的“隐形冠军”就有500多家。这些企业常常能占据细分后50%甚至90%的市场份额,这对于大企业来说几乎是无法想象的成就。
大部分德国“隐形冠军”是家族式企业,历史悠久。来自德国柏林经济学院和英国雷丁大学的两位研究者从1994年开始对有“隐形冠军”之称的德国企业进行了为期10年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虽然10年间德国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被嘲讽为“欧洲病人”,但“隐形冠军”年均销售额增幅达到8.4%,远高于所有德国企业的年均增幅。82%的德国“隐形冠军”捍卫甚至是扩大了在各自细分市场上的领先优势。更令人惊奇的是,到2006年,符合西蒙三条标准的德国“隐形冠军”超过了1130家。德国的中德商桥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省书说,德国人非常珍视这些分布在各地的企业,将它们称作“散落在德国各地的珍珠”。
“缝隙市场”造就的质量帝国
“隐形冠军”之所以长期被人们忽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产品有的只是终端消费品中的一部分,比如汽车天窗的部件;有的则小到极容易让人忽略,例如纽扣或饮料瓶上的标签。
德国法兰克福财经管理大学专家博飞指出,德国中小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其产品往往针对“缝隙市场”,因此难以被大众知晓。但是,一旦德国企业凭借雄厚的制造技术在细分市场建立质量优势,他们就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创新巩固和扩大领先优势。
德国“隐形冠军”之所以低调还有主观原因。德国汉宏国际物流公司总裁克劳泽•黑尔曼说,很多德国中小企业主动远离媒体,担心人们将焦点过多地集中在他们所拥有的财富上面。保持低调更利于其专注于企业的传承和发展。
该公司经理陈思介绍,对于德国的家族式企业来说,家族成员的存在使整个公司的管理层对于公司的经营目标有长期的考量,不会因短期业绩压力放弃长期目标。相对于大企业来说,家族式企业的管理结构十分灵活,有利于快速决策、抓住机遇。另外,德国企业普遍具有执著精神。一旦进入一个行业,他们就会一门心思地专注于此,绝不会因为其他行业“钱景”更好而改弦更张或多种经营。
此外,“隐形冠军”的产品大多同制造业相关,其成就同德国雄厚的制造业实力密不可分。正如博飞所言,大部分德国企业并不希望通过低价竞争获取市场,而是要依靠高品质产品进入高端市场。
当然,时代的快速发展也给“隐形冠军”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技术的快速发展淘汰了一些行业,进而波及“隐形冠军”,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成为他们面对的重大挑战。其次,新兴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德国“隐形冠军”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再次,对于许多德国家族式企业来说,寻找接班人也是令他们头疼的问题。
今年年初被中国企业三一重工收购的德国普茨迈斯特曾经是混凝土工程机械领域的绝对“冠军”。然而,由于竞争对手的快速成长,普茨迈斯特近年来市场份额急剧下降,失去了市场领导地位。加上公司老板难以找到合适的接班人,最终导致普茨迈斯特花落三一重工(微博)。(记者 饶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