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工作流程 完成检测一体化
发布日期:2014-06-04
丹东供电公司电能计量中心成果概要
丹东供电公司电能计量中心成立于1992年,前身为丹东供电公司电能计量所,目前机构已经获得丹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所辖范围内上下、网关口计量、内部核算计量以及用于贸易结算电能计量器具的检定、配送和技术管理工作,依托“SG186”营销业务系统对丹东供电公司供电营业区内电能计量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负责所辖主网109个变电站1500个计量点、所辖315KV及以上高供高计2449个计量点现场检验检测、周期定检、轮换、运行维护、监督抽检、故障处理;负责对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绸缎岛、新西里岛两条66K线路抄表、维护及检定等工作;负责发电厂、变电站电能信息采集系统的安装、运行、故障处理、维护监督抽检及电能信息采集系统的调试工作。
电能计量中心拥有一支爱岗敬业、技术精湛、服务优质的专业队伍。目前共有员工83人,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36人。2012年以来,全体员工认真贯彻公司各项决策部署,攻坚克难,奋力争先,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安全生产保持良好局面,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要求和丹东供电公司用电采集系统建设规划,积极推进采集系统工程建设,在已完成40万余只单、三相智能电能表检定、推广应用前提下,逐步实现辖区范围内用电信息“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由于负控用户区域的增大,维护半径随之增加,不但增加了维护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维护成本。为满足辽宁供电公司多种通讯方式要求,分别采取CDMA、GPRS、230MHz等通讯方式, 三年内还需完成50万只表检定、安装。任务相当繁重。面对诸多困难挑战,计量中心始终以管理创新作为解决问题的一把金钥匙。他们创新优化工作流程,完成检测一体化,建立远程工作站,科学调配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电能表、集中器、负控采集终端全检测模式,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维护成本,不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一、选题背景、依据
背景一:电网智能化建设的需要
由于国家“智能电网改造”,集中器、负控终端的检定数量剧增,以往的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需要。如何实现电能计量业务的平稳过渡,同时完成省公司今年智能电能表安装、调试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作,实现不发生“智能电能表批量质量故障”的目标,是摆在电能计量专业面前的严峻课题。因此,必须优化工作流程,切实提高电能计量基础管理水平,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和基础信息核实,科学调配人力、物力资源,加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规范工程管理,保证按期完成项目计划。
背景二:工作流程繁琐 、工作效率低下
2012年,国电公司招标的智能电能表达24万余只,2013年度的任务更加繁重,为了能及时处理负控终端各种故障,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维护成本,不断提高优质服务的工作水平,必须以更先进的管理模式,挖掘内部生产潜力,来保证任务的完成。
背景三:负控用户区域增大 、维护半径增加
由于负控用户区域的增大,维护半径随之增加,不但增加了维护时间,同时也增加了维护成本。未优化前外试人员利用简易的试验设备在库房通过电话方式,与负控主站对每台负控终端、集中器调试几个简单的初始项目后,再由外试班人员到现场安装并再次与主站对调,工作流程繁琐,整个外试三个班组与负控主站都参与其中。不仅影响外试班安装进度而且主站人员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召测试验上,影响其主要业务的开展,而且试验项目达不到规程要求。
二、明确创新管理目标
优化工作流程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升各项管理工作水平。是建设“一强三优”企业的基础保证,并将以此为契机,确保电能计量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使之逐渐形成一套体系完善、覆盖面广的检定、安装、轮校、更换的工作体系。
1、成立负控试验室并建立远程工作站,提升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以适应智能电网改造高效率的工作进程;
2、 优化工作流程,完成电能表、终端、集中器检测一体化;
3、开展电能计量体系建标活动;
4、建立健全内部各项基本制度,理顺工作流程,避免职责不清,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基础管理,拓展了新技术应用的范围;
三、优化工作流程 完成检测一体化创新项目的实施
(一)人员分工
在中心负责人的带领下,成立了“管理创新小组”。小组牵头,全员参与。由中心负责人担任组长进行全面部署、负责建立负控实验室、人员调整、督促、检查落实情况;专工进行审核项目的开发应用情况及经费计算;其他人员进行试验项目的开发、应用,试验项目的调试、试验与培训工作。
(二)工作流程未优化前存在的问题
1、老式电力负荷管理终端测试项目重复
PM8325-a型及230型等老式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调试是通过负控主站电台发射频率为230Mhz的频点,调试过程中,需通过打电话的方式与主站联系下发终端参数,主站下发终端参数后,在通过终端密钥召测试成功后,表计配置、脉冲配置、交流采样配置等,每台终端都需以上步骤,因而工作效率较低。
2、GPRS智能专变采集终端等新型终端检测项目不全面
GPRS智能专变采集终端等新型终端使用无线上网卡与负控主站进行通讯,需通过电话告知参数后,进行设置,才能接收和发射各种有功无功电量、功率参数及命令等,所以也存在上述调试效率低问题。
3、集中器的检定工作成为一个新的计量课题
集中器是为适应市场需要新开发的新型智能产品,集现代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力测量技术于一身。采用GPRS(CDMA或有线网络)与监测主站实现远程数据传输,通过快速AD采样实现数据采集;通过电力线载波及微功率无线等通信技术采集电能表数据;通过中央处理器的运算实现数据处理、数据记录、数据存储。智能表每安装200只需配备一台集中器。丹东地区需更换90万只智能表。集中器检定数量巨大,集中器的检定工作便成为一个新的计量课题。
4、人员部署不科学,影响其他主要业务的开展
外试人员利用简易的试验设备在库房通过电话方式,与负控主站对每台负控终端、集中器调试几个简单的初始项目后,再由外试人员到现场安装并再次与主站对调,工作流程繁琐,整个外试三个班组与负控主站都参与其中。不仅影响外试班安装进度而且主站人员的大量时间都浪费在召测试验上,影响其他主要业务的开展。
5、无正规的负控实验设备及实验室
无正规的负控实验设备及实验室,不利于新型计量设备检定的开发与应用;标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工作流程概念模糊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国家“智能电网改造”,集中器、负控终端的检定数量剧增,以往的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需要。
四、解决方案及实施
(一)如何优化工作流程
创新小组通过开展电能计量体系建标、班组工作分工调整、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对电能计量装置新技术培训等措施实现工作流程的优化。
1、开展电能计量体系建标活动
参照JJF1069-2007《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的要求,建立了丹东供电公司电能计量中心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了电能计量管理检定工作能够在受控的状态下进行,并对所有使用的表型进行了实验室间的误差比对。
2、优化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内部各项基本制度
成立负控实验室。对班组的工作分工进行了调整,由检测检验班全面接管负控终端、集中器的调试与检修工作。制定了《负控实验室管理制度》及《负控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编写了《负控终端标准化作业程序》及《集中器标准化作业程序》。完善了《电能计量专业内部考核标准》,制定了《岗位业务指导书》、健全了电能计量专业各岗位工作标准与规范,通过《丹东供电公司工作任务分解书》和《月份计量工作任务书》,在综合管理框架下实现目标管理,从日常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规范了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完善了班组工作周报、月报、年报制度,并成立内部考核小组,保障了管理措施的落实。
3、开展电能计量装置新技术应用培训
机构调整后,将电力负荷管理终端控制培训工作移交给检测检验班负责,对区域内各供电分公司计量班人员进行负控终端安装、调试的培训,同时在现场指导安装和调试,使其掌握基本技能,保证负控终端安装质量,使负控管理系统稳定运行。另外,为使原有负控管理系统向省公司负控系统稳定转换,指导各供电分公司对其营业区域内的负控终端用户的运行参数进行修改与调试,为系统数据正确导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如何实现检测一体化
通过引进新装置、成立负控实验室、建立远程工作站,研发“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等措施实现检测一体化。
建立远程工作站,解决了调试过程中需要与负控主站通讯进行参数设置的问题。创新小组借鉴国内先进采集系统与上海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对于集中器检定,改进以往在电能表检定装置上调整模式,新进新型的集中器调试设备使检测的项目更规范,并与思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共同研发调试软件,实现网省信息量的直接上传与召测。
五、实施效果
(一)工作流程创新后年度各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2012年,电能计量中心工作项目近90项,主要有:10kV联络线路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改造工作、国网公司招标智能化电能表修校、检定与配送工作、原农电系统计量装置业务普查和改造工作;电能计量装置与负控装置安装与改造工作、新型表计应用功能拓展、多功能电能表安装及调试培训工作、丹东地区系统变电所与用户变电所定检、定换工作、“三集五大”体系运行后市内原内线用户运行、维护、报修业务共计25.9万余户、315KVA以下用户移交后的技术支持等项目。与此同时,还开展负控主站扩容建设,对负控主站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工作。此外,开展了电力用户信息采集系统的推广工作。通过工作流程创新后,使各项目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二)避免职责不清,提高工作效率
针对电能计量工作,从生产调度入手,对电登书流转、现场维护、现场定检、定换、现场安装与改造等工作,进行了流程梳理。为避免负控装置使用、维护过程中职责不清问题的出现,电能计量中心还明确了各部门职责,通过文件下发,统一归口管理负控计量装置,建立健全丹东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常态运行管理机制。明确了负控中继站、终端管理、负控主站负责人、主站运行值班人员、负控外勤工作人员等岗位的工作职责。形成了完备的考核机制。统一了现场工作秩序,完善了工程管理流程与分工,使电能表更换与负控终端等计量装置安装形成系列,不再各自为战,为用户和各个相关部门省却了大量的工作流程周转时间,全面提高了计量工作效率。
(三)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拓展了新技术应用的范围
优化工作流程建立远程工作站,对公司营销现代化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配电系统的监测、数据统计、经济运行,提供了保障。去年,根据省公司负控主站扩容建设要求,新增了数据服务器,对凤城、东港、宽甸农电负控远程工作站进行升级,对电力用户信息采集系统应用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改进意见(主要对软件的易操作性及增加终端档案远程读取等远程维护内容进行改进),完善主站应急处理措施,保证极端情况下主站系统得以快速恢复,加强了中低压集抄系统运行维护;使现场工作信息更加直观,提前掌握系统、用户变电所运行电能计量装置情况,准备更加充分。
(四)完成检测一体化,提高公司信息采集系统的上线率
检定人员将待试验终端接入台体后,将终端参数直接输入到终端采集系统,模拟现场的工作需要,进行数据下发和召测等任务,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以前由几个班组配合才能完成的调试检定工作,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财力。
集中器实验设备投入使用后,解决以往在电能表试验台上,用省公司模拟采集系统进行试验的模式,避免了由于省电力公司模拟系统不稳定,上传及采集信息速度慢,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可以开展全项目的试验而且提高了采集速度,从源头上把住集中器的质量关,有效提高我公司信息采集系统的上线率,在全省电力行业同业对标中站了排头。
创新小组在专业负责人的带领下,通过理念创新、工具创新、方法创新等有效措施,提高了工作效率。过去几个班组相配合,40多个人参与完成的工作,现由一个班组派出一个或几个人就可以完成,解放出更多的人手,更好地完成城区客户、县域315kVA及以上客户、辖区内关口电能计量装置和用电信息采集设备的投运前管理及装拆、周期轮换、故障处理、设备现场检验(检测);故障、异常或客户申诉计量器具的检测比对、技术分析等工作,为丹东地区90万户智能电能表改造任务创造了先决条件,进一步保证了各供电分公司能够按时、按需实施换表工作,也为丹东供电公司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化电网建设”规划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新成果实施后,有效突破了工作效率低的瓶颈,外试班组可以全部投入用户安装,提高服务效率,节省工程外包费用,仅此项可节约资金8.9万元。远程工作站成立后,专变采集终端试验,日工作量由每天2台提升至12台,集中器试验,日工作量由每天2台提高至24台。今年采集终端工作任务量为1000余台,过去需要500天,现仅需83天即可完成;集中器工作任务量为1000余台,过去需要500天,现仅需42天便可完成。按照每人每天200元的薪酬标准计算,最少可节省资金成本20余万元。两项共计每年可节省资金在28万元左右。
(六)社会效益收效良好
管理创新成果实施后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有效地提高了服务质量、提升了供电企业形象。丹东宽甸裕源山奇公司电能计量装置因遭受雷击而受到烧损,电流互感器损坏严重,负控计量出现故障,导致该公司全部陷入停产状态。电能计量中心在接到报修后,立即奔赴现场。面对用户的实际困难,通过远程工作站进行调试,为用户恢复了送电,使用户得以迅速恢复生产。 丹东宽甸裕源山奇公司将一面绣有“心系用户及时供电,服务到位尽职尽责”的锦旗送到电能计量中心,对电能计量中心切实落实优质服务规范,及时解决用户需求,真诚为用户排忧解难表示了真挚的谢意。
丹东供电公司电能计量中心始终将管理创新当作一个重点工作来抓,近年来各项工作成绩斐然,先后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百佳班组”、辽宁省“巾帼文明示范岗”、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工人先锋号”、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网先锋党支部标兵”、 丹东市“青年文明号”、丹东市“青年创新奖”、丹东供电公司“先进单位”、丹东供电公司“管理创新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优秀质量QC管理小组”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