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本迎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
发布日期:2011-03-08 来源:中国信息报
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政府公共投资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后危机时期,如何正确引导并发挥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
民间投资接力公共投资,保障经济可持续增长
记者:您一直长期关注民营企业发展和民间投资。您认为民间投资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辜胜阻: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第二次转型,要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政府公共投资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但从作用力来看,政府公共投资犹如一剂“强心针”,虽然作用力强,但是难以持久。相对于公共投资而言,民间投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和作用,能够保障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是机制灵活,适应性强;二是产权清晰,效率较高;三是份额很大,潜力显著。我国民间投资已占全社会投资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扩大投资需求的重点。有统计显示,我国民间资金目前大约有46万亿元,包括20万亿元个人储蓄和26万亿元企业及社会资本;四是可持续增长的动力之源。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经济活力有赖于积极的民间投资和充分的市场机制;五是创业创新作用明显;六是保就业保民生的主渠道。
总之,民间投资的良性循环有助于真正实现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和创新驱动,实现藏富于民和民富国强。
正确引导民间资本流向,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记者:去年国务院出台的扩大民间投资“新36条”,给民间投资带来了重大机遇,但很多民间资本并未能如愿进入实体经济,反而变身游资进入股市、房市和“菜市”。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民间资本为何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
辜胜阻:“新36条”对民间资本是利好,但关键是政府要把“新36条”落到实处。由于企业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变小,投资环境不优,风险较高,以及体制机制因素的制约,民间资本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一是资本自身“逐利”天性的诱导。劳动力、原材料、土地、资金、资源环境等成本上升,以及汇率风险加剧,多重因素共同推高生产成本,压缩企业利润空间,使得实体经济“利润薄如刀片”甚至无利可图。在高额利润回报的“诱惑”下,民间资本往往有更强烈的动力去追逐虚拟经济。据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调查报告显示,60%的被调查企业是由于“实业不太好做”而将部分企业资金用于购买非厂房的不动产。
二是体制机制因素的制约。过度行政性垄断对民间投资造成“挤出”效应,垄断行业监管部门缺位越位并存,竞争管制与歧视性待遇并存,垄断行业改革滞后,使得民间资本面临看得见进不去的“玻璃门”和进入可能不得不退出的“弹簧门”障碍。同时,国内金融体系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发达,以及投资领域的政策性限制,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狭窄,大量超额货币难以形成有效资本,而不得不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
记者:在社会比较关注的物价上涨问题上,有人提出民间游资炒作推高了物价,您认为应如何正确引导民间资本流向?
辜胜阻:正确引导民间资本流向,要通过垄断行业改革和利益诱导,将“迷失的货币”或“超额货币”引导到最需要投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上来,变“魔鬼”为“天使”,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一方面要通过对垄断行业的改革,扩大民间投资领域。要贯彻落实“新36条”和《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深化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要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定,降低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门槛,拓宽民间投资领域,保障不同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国防科技工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兴办中小民营金融机构,投资商贸流通产业,参与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社会福利事业。
另一方面要加强财税政策扶持,通过利益诱导民资流向。要加大财税扶持,落实政府采购、合理的定价和收费补偿机制、税收优惠及政府补贴等政策,出台具有可操作性和无歧视性的政策细则。尤其针对高风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投资收益率低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项目,通过价格补偿、利差回报、资源补偿、税收返还、竞争性项目审批控制等方式保障民营投资的收益水平,提高民间资本的比较效益,做到既“晓之以理”,又“诱之以利”,使投资有利可图。
优化投资结构,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记者:数据显示,民间投资所占比重较高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而在新兴产业领域,民间投资比重相对较低。如何通过改革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呢?
辜胜阻:我们在扩大民间投资的同时,要注重优化投资结构。除了上面提到的通过垄断行业改革和财税政策支持引导游资流向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民间投资结构优化。民企转型升级是提高民间投资能力和水平的前提和基础。要引导民营企业把握好后危机时代面临的人口城镇化、经济服务化、发展低碳化、企业信息化、产业高端化、经营国际化六大机遇,帮助民营企业实现从拼低价格到追求高价值,从做多到做精,从粗放式的做大向集约型的做强做大转变,从急功近利转向基业常青,从个体分散竞争转向联盟竞合,从世界工厂的“打工者”转向全球资源“整合者”。通过自身转型升级,带动民间资本进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民间资本的竞争力。
创新投融资机制,使公共投资和民间投资合作共赢。要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力量,借助民间投资来完成一些项目的开发。比如在城市开发建设方面,可以考虑形成政府公共投资与民间力量合作共同投资城镇化的格局。要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考虑采取招标让民间资本直接参与、特许经营等方式,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带动效应。
此外,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将民间储蓄转化为民间投资;优化投资服务,强化投资权益保护,降低民营企业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