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观点 > 财经观点

财经观点


全市场注册制渐行渐近 金融活水浇灌创新之花

发布日期:2022-03-01      来源:中国证券报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在全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的预期下,资本市场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及专家表示,全市场注册制渐行渐近,将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创新经济的效率,科创企业将迎来更多金融“活水”。

  助力科技创新“开花结果”

  我国经济正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型。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健全多层次投融资服务体系,促进企业创新联合体发展。在他看来,一年来,科技、资本与产业的良性循环生态加速形成,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持续提升。

  “截至2月中旬,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数量达142家,首发融资2443亿元。创业板自注册制改革以来接纳约280家企业上市,首发融资超过2000亿元。此外,北京证券交易所进一步加强对新经济企业的服务。”杨成长认为,资本市场在促进科创资本形成、推动创新要素合理定价、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等方面的作用日渐提升。

  从直接融资规模看,注册制改革激发A股市场活力,直接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21年,我国资本市场实现股债融资逾10万亿元。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其中沪深市场有481家企业首发上市,同比增长22%;546家上市公司完成再融资,IPO、再融资规模合计达1.5万亿元。

  从资本要素配置比例看,要素资源不断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2021年,科创板、创业板共361家企业首发上市,占全市场增量的比例逾七成。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出碳中和绿色债等创新工具,累计发行绿色债券逾4100亿元。

  “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手段,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显著增强。”巨丰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振鑫认为,在推进全市场注册制进程中,服务科技创新的市场板块功能将更加丰富、高效,错位发展将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提供相应的投融资支持,资本市场将更加突出服务科技创新的功能。

  提升服务创新经济能效

  当然,从经济转型发展需要、科创企业实际需求看,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升。

  全市场注册制步入倒计时,资本市场包容性有望进一步增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更具包容性,集中体现在‘预估市值、收入、净利润’等上市指标方面。在全市场注册制背景下,更要构建包容、完备、适应性强的基础制度体系,综合科技企业特点和融资需求,进一步完善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