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短命”问题值得关注
发布日期:2011-04-01 来源:中国信息报
近日,一份《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转型与创新的调查与建议》的专题调研报告引起笔者的关注。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平均寿命仅为3.7年,其中八成以上是家族企业,只有不到15%的家族企业在第三代之后还能生存下去。而与我国相比,欧洲和日本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则为12.5年、美国企业为8.2年,德国500家优秀中小企业有1/4存活了100年以上。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我国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0%以上,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贡献了60%的出口额,安置了80%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口。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我国一些中小企业停产,大量工人失业,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中小企业的重要性。正因如此,我国中小企业的“短命”现象尤其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受制于资金的困扰以及融资的困难。对于企业经营而言,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而融资如同给企业造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对于当前我国众多中小企业来说,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较高,贷款难度大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这不仅成为制约他们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更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当前,我国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较多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就业,一个是收入。扩大就业与提高收入一直都是我国多年来最重要的施政方针,而这两个方面要想取得突破,显然是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就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而言,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将会长期存在。在此情形下,如果中小企业得不到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如果没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去吸纳人们就业,不仅扩大就业、提高收入、解决民生问题等近期目标会变得更加艰难,而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长期目标也将难以实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小企业的“短命”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民生问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2011年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要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更以利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表示,今年银监会将继续推动健全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监管和外部环境支持体系,进一步加强与各部委的合作,以财税优惠、修订小企业划分标准、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推进和完善小企业信用体系和违约预警系统等为切入点,为小企业金融服务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由此可见,在国家政策支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并为其长远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已是我国各级政府落实“保民生、促增长”的一个重要施政目标,在这些多重利好的作用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