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根紧缩 中小企业遇扼颈之困
发布日期:2011-05-19 来源:金融时报
无论是银行信贷紧缩,还是成本持续上涨,都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转变经营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在此时显得尤为迫切。专家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需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形成合力。
从5月18日起,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大型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中小型银行则达到17.5%,再次刷新历史高点。
虽然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上调剑指通胀压力和流动性过剩,但客观上却造成银行信贷规模大幅缩减的局面。与此同时,“提准”的累积效应开始传导到社会的其他经济体,房地产、工程机械、建材等资本密集型企业感到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而“受伤”最深的莫过于过度依赖信贷资金的中小企业。如何加快转变经营方式,彻底改善融资状况,成为信贷紧缩环境下众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最紧迫问题。
银行“以价补量”
自去年10月起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以来,银行信贷形势日趋严峻。“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银行信贷额度本身控制就比较严格,虽然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不是主要针对银行信贷,而是针对流动性,但客观上已造成银行信贷额度收缩。”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表示。
“之前一些大客户是不愁资金的,但现在就连大型客户也感觉到资金紧张,贷款变得很困难。”一位国有银行信贷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每个月的信贷额度通常都在月初几天就全部用完,在资金面紧缺的情况下,本来就很紧张的信贷额度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伴随着规模紧缩,银行信贷资源更多地倾向于规模大、盈利能力强、风险小的大企业,竞争优势不明显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资金的青睐。与此同时,贷款的审批程序也变得更为严格。“目前上级行在贷款规模上开始实行逐笔核准,并实行地区、行业限额管理,序时投放,加大了基层行贷款操作的难度。”一位华夏银行地方分行的信贷人士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银行为了保证收益,在对公、个人及中小企业贷款等领域全面上浮贷款利率,用“以价补量”的方式来应对信贷紧缩。“今年以来特别是一季度之后,银行贷款利率的市场报价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以中小企业贷款为例,去年的贷款利率水平为基准利率上浮15%-20%,而今年的贷款利率报价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个别银行甚至上浮了30%。”华夏银行信贷人士称。
来自国信证券的分析报告显示,今年4月份以来,银行的贷款总额中,执行上浮报价的贷款比例达到了41%,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峰值。“这种以价补量的做法,使银行虽然在信贷规模上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收益却未受到影响。“鄂永健表示。
从上市银行今年一季报数据看,银行净利润普遍超预期增长,效益指标明显上升。据银监会17日公布的数据,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2.60%,比去年末提高了0.1个百分点。
资本密集型企业受冲击
银行信贷紧缩造成企业获取资金的难度加大。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房地产、工程机械、建材等行业融资需求强烈、财务杠杆较高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和中小企业受银根紧缩的影响最为明显。由于房地产企业70%的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加之限购、加税、增供等政策叠加作用已经使楼市成交量大幅下跌,进而明显影响到开发商的资金回笼,开发商将面临来自开发贷款及销售贷款双萎缩的巨大压力。
此外,工程建设类企业也受信贷资金收紧影响较大。“工程机械行业最主要的市场需求是国家的大型基建项目,如铁路、公路、核电、房地产等行业,而这些工程建设对银行信贷有着极大的依赖性。”一家工程类企业财务总监表示,“存款准备金率的调高,势必缩减信贷的投放额度,影响一些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从而间接制约工程机械产品的销售。”
从银行获取贷款困难,迫使企业将目光转向其他融资渠道,包括发行股票、企业债等。以江苏省为例,2010年该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股票融资和债务融资1672.7亿元,远远超过2008年、2009年两个年度直接融资总和。
此外,房地产开发、煤矿开采等大型项目则向信托公司“寻求帮助”,融资类信托产品的火爆便是佐证。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仅在5月7日至5月13日的一周内,就有12家信托公司成立了29款集合信托产品,环比增加14款,增幅93.33%。单款产品的最大募集规模为6亿元,为渤海信托成立的“万科-金色城市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资于房地产领域。
“虽然从微观角度来看,部分企业因资金链断裂遭到淘汰是负面影响,但从宏观角度来讲,把有限的资金配置到有持续发展能力、国家扶持的行业和企业中去,既符合国家调整产业布局的指导思想,又能实现优胜劣汰,促进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效率的提高。例如中小房地产企业、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产能过剩企业今后将很难获得资金支持。”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表示。
中小企业“举步维艰”
尽管近年来银行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但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善。在当前整体资金面趋紧的情况下,“最容易受伤”的基本还是中小企业,而最近一段时间中小企业的资金境况则基本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据调查,在成本上升等压力下,如今浙江、广东、江苏等地的一些中小企业已出现半停工、停工状态。“主要是资金问题。”在江苏从事服装制造行业的小企业负责人高卫平说,“一直以来,中小企业只习惯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生存,一旦银根紧缩,企业的资金问题便暴露无遗。”
在获取银行贷款受阻后,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向民间借贷伸手。据了解,近期部分典当行、小贷公司月息普遍在1.5-2分,折合年利率达18%,民间借贷利率月息在2-3分之间。据江苏省发改委公布的数据,1-2月份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利息支出分别增长40%和36.7%,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成本提高。
无论是银行信贷紧缩,还是成本持续上涨,都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转变经营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在此时显得尤为迫切。“从根本上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需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形成合力。中小企业要加快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改变以往家族企业的经营模式,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综合采取上市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产权交易、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渠道。这样,既可缓解流动性趋紧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又有助于中小企业产权结构的改善,实现中小企业产业群的稳定健康发展。”赵庆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