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温州中小企业觉得“差钱”时,温州民间资本却因各种原因从外地撤回,流露出“有钱没地方花”的焦虑。温州发改委政策研究人士表示,这种矛盾是由于目前温州产业基础薄弱、要素支撑不足造成的。“去制造业”、“产业空心化”现象较严重,对温州市“十二五”产业升级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制约发展因素多
产业投资信心不足
虽然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后,产业基础却始终呈现“低端、分散、弱小”的面貌,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对此,温州发改委政策研究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现得忧心忡忡。
对温州众多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制约其发展的诸多因素首先是劳动力短缺。据一位受托招工的人士介绍,今年年初温州当地一家大型服装厂要招1000名工人,虽然提供的工资不算低,最终只招到了100人。无独有偶,另一家牛仔裤厂原计划招募400名工人,最终同样只招到了100人。在订单饱和的情况下,生产能力却严重不足。该人士认为,目前,温州许多企业停工半停工的真正原因是劳动力短缺,而非市场需求不旺。
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升值进入加速通道,成为出口型企业又一大困扰。温州市经贸委监测显示,今年前3个月,该市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35家出口导向型企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利润同比下降30%左右。同时,这些企业订单金额出现减少趋势,单笔订单平均金额比上年同期下降的占订单总数的16.7%。这些企业中亏损的占1/4多,仅三成企业利润保持增长。行业平均利润率为3.1%,利润率超过5%的企业还不到10家。
此外,在温州企业中,外贸出口型企业占4成,随着近年来“反倾销”“特保”案件数量增加,贸易壁垒也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温州企业家做实业的意愿已经越来越低。
从2003年起,温州市企业家对实体经济扩大再生产就产生了严重的信心不足。更多的将实业当作融资平台并借力民间借贷,参与资源性商品、房地产炒作。许多老板手中的资本翻了数倍,而其手中的企业仍维持着多年前的规模,形成了所谓的“产业空心化”。
资源有限
地方产业环境欠理想
温州市发改委人士透露,除了企业主本身的信心不足,温州市的产业发展环境不理想是造成目前“产业空心”的关键因素。首先温州市工业用地较少,缺口达到4万亩;其次,成本较高,以工业开发区的用地为例,目前政府拍卖价位为65万元/亩,尽管价格不低,还有大量企业拿不到地,经过市场炒作后可达到240万元/亩。因此经营者更多注意力放在了炒地而不是盖厂房。而有心继续做实业的企业也在金融危机期间陆续外迁,当时的比例高达12%。
此外,尽管温州市近年来分别进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等国家级战略规划,但在温州市经济研究人士看来,温州只是处于相关规划的辐射地带,能够得到的资源有限,很难真正起到推动温州市大规模产业升级的作用。温州市目前也在做一些工作,试图搭建新兴产业项目与温州资本之间的桥梁,希望温州资本能够服务于本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
全国工商联近日调查显示,江浙等16省中小企业目前经营困难,生存状况“比2008年金融危机还要艰难。”其中,长三角地区更是出现大量企业停工、半停工局面。而原因是融资难、税负高、生产成本不断增加。
长三角出现大面积停工,只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可怕的日子还在后头。对于过于依赖融资和现金流的中小企业,或将提前告别这个赛季。
中小企业数量庞大的长三角地区,目前已出现大量企业停工、半停工局面。温州市经贸委监测显示,今年前3个月,该市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35家出口导向型企业中,亏损的占四分之一有多,利润率超过5%的企业不到10家。
中小企业失去活力,中国经济疲态初现!但由于产业空心化,核心制作业的缺失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过分发展,不仅造成长三角中小企业数量庞大,而且质量普遍不高,抗风险能力及独特优势不足。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