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央行再次上涨存款准备金率,冻结资金达到3700亿元,这也是今年来第五次上涨存款准备金率。而且如此密集的上调频率历史罕见。在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之下,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寒冬来临的气息。作为中小企业最为密集的温州,这样的感受尤为强烈。这也引发了我们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话题的再度关注。(央视《经济半小时》5月30日)
尽管现在的天气变得越来越炎热,但是,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似乎已进入冰冷的冬天。融资难,税负高,以及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俨然成为压在中小企业头山的“三座大山”, 其中,长三角地区更出现大量企业停工、半停工局面。
颇令人欣慰的是,中小企业困境已引起全国工商联的高度关注,之前他们耗时2个多月对广东、浙江、江苏等16个省进行系统调研。结果发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状况,可能比2008年金融海啸时更为艰难。据悉,该份调研报告将递交给国务院。
中小企业进入寒冬,既有国外因素,又有国内原因。至于国外因素,首先要归结于世界经济复苏的道路出现波折。由于受战争、债务危机、日本核危机以及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严重影响到全球消费平稳增长,从而阻碍了我国外贸出口。从国内来讲,不仅人民币持续升值,使中小企业利润受到严重挤压,而且受央行从严货币政策影响,更让中小企业贷款变得困难重重起来。
以眼下的现状,要想使中小企业尽快走出寒冬,跑进春天的阳光里,我想,最现实最直接的措施,依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救助中小企业公共政策。因为,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其创造的GDP占到全国的66%,承担的全社会就业人数更是高达70%以上。
就目前而言,企业的整体税负高居不下,已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比如,目前个体户营业税的起征点是5000元,如果毛利是20%的话,意味着个体户的收入超过1000元就要缴税,这个水平非常低。财税部门一定要站在宏观的视角,制定出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减税政策,比如将个体户主营业税起征点提高到2万元,切实把居高不下的税负减下来。
在公共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方面,中央和各级政府在制定财政预算,特别是在安排财政支出时,可按一定比例提取中小企业专项发展基金,专门为中小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的应用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为中小企业的社会公益性活动,如城市环境治理、残疾人就业等提供直接资助。
更为重要的是,出台系列组合拳,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快捷优质服务。要加快建立国家中小银行的步伐,尽早建立国家级再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会的投资力度,加快制定与中小企业特点相匹配的集合债管理办法、制度设计方案等;央行新增贷款中,硬性规定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例,各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应像美国银行那样,定期向政府和社会公开提交月度报告制度,披露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数额。此外,还要利用国债进行融资。今年国家和地方政策国债发行总量将达8700亿元,国家不妨拿出一部分国债,全力支持中小企业,促进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档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