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广大制造业企业来说,眼下烦心事不少。招工难、融资难、电荒、原材料上涨等困难接踵而至。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等问题的出现,使得一些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大。同时,转型升级的困惑也不可避免。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成长面临考验。
随着资深玩具企业“素艺”和纺织企业“定佳”的突然倒闭,东莞企业界一股“制造业寒流”再一次侵袭的担忧弥漫着整个制造业。关于企业倒闭或者工人讨薪的消息急剧上升一倍有余。中小企业是否会重蹈2008年的“寒流”覆辙?制造业惶惶然期待形势好转。
东莞制造型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只是中国制造业整体萎靡的一个缩影。不独东莞,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在内的东南沿海一带,今年上半年以来,大型企业接连倒闭或破产,中小企业的生存处境更为恶劣,许多企业处于停工状态,不少人认为2008年的大规模倒闭潮或将重现。
对于坊间的这种揣测,各地官方比如浙江、广东等,都用相关经济数据作了驳斥,称当前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总体是好的,也确实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更多“表现为一种“转型中的烦恼”。但驳斥难以掩盖的事实是,制造业的发展境况早已今非昔比,呈现萎缩状态。而从出口来看,低端加工制造业订单正在加速向外流失,这也是事实。”
资金链问题值得重视
有企业反映,制造业是一个火坑,转型和升级是另外一个火坑。这话听起来过于极端,但也反映了一些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惑。投资一家制造业企业首先需要巨大的一次性投入,厂房、技术工人、产品、市场、资金链一个也不能缺,但是,产品可能一夜之间就面临被淘汰或者被替代的风险,要求企业必须有大笔科研经费持续投入,有庞大的科研团队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制造业的竞争实质还是科技实力的竞争,但是,到底有多少中国制造业企业能达到这个条件呢?
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认为,总体来看,中国企业的投机心理还是比较严重的。投资“多元化”现象就值得忧虑。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广东、浙江等地一些非常优秀的制造业企业纷纷陷入倒闭潮,其根本不是产品没有竞争力,而是投资“多元化”害了他们。企业正常的流动资金被他们挪用到房市和股市中去,一旦房市和股市都不景气的时候,企业也面临巨大风险。浙江飞跃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企业产品在世界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销路也不缺,可是资金链却拖垮了他们。为了获取丰厚的利润,企业大量购置了土地,并投入了房地产行业。没有想到,企业资金紧张的时候,房子突然卖不出去了,而银行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抵押。在资金链环节,企业不应有投机心理,如果没有核心的技术或者创新的商业模式,我们的制造业又怎能立于不败之地呢?
融资难问题值得深思
由于美元长期贬值,人民币面临艰巨的升值压力,导致国内通胀预期加大。欧美有关投行机构采取惯用的手段“一段时期吹捧中国经济”,“一段时期唱衰中国经济”,意图扰乱中国人的信心,而从资本市场获取超额的回报。
面对中国巨大的通胀现象,一些学者判断中国经济将实现硬着陆。
的确,当前我们面临严峻的通胀形势,但是,这种形势并非不可控制的,而且通胀压力不仅仅只是中国才有,欧美和日韩等都面临着通胀压力。其实,适当的通胀是经济良性发展的正常表现,我们当前在房地产等个别行业的泡沫十分严重,但是,任何重大的调整都是一个非常艰巨、非常痛苦的过程。
严厉的宏观调控到底给中小制造业带来多大影响?年初以来的2次加息和5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的确给实体经济增加了不少的融资成本,也添加了不小的融资障碍。据有关机构测算,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上升幅度至少在15%以上,远远高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
从前5个月的统计分析来看,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有所回落,但仍在50的荣枯分界线之上,汽车、造船等重要支柱产业的增速开始放缓,但这并不表明我国经济出现严重下滑。首先,汽车、船舶等装备制造业行业已经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并跃升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国家和第一大船舶制造国家,尽管今年增速放缓,但仍将会保持全球产销量第一的记录。其次,今年房地产行业可能会出现下滑,但下滑幅度不会对地方经济和金融业等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工业运行总体正常,农业虽然局部地区干旱,但并没有造成全局性影响。因此,今年中国经济的整体态势还是非常良好。中国制造业还将长期处于调整期,出现一些起伏,是不可避免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