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被“冰冻”,民间借贷借机实现了繁荣,实体经济则惨遭伤口上撒盐。 今年以来,央行连续6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21.5%的历史最高点,央行银根明显收紧。 央行最新统计显示,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比例继续降低,上半年新增的7.76万亿社会融资规模中,人民币贷款占比跌到53.7%,将近半壁江山已经拱手让人。意外兴起的则是民间借贷。 综合各地消息,民间借贷已经到了疯狂的境地。民间融资利率近期大幅上扬,远远超过了银行贷款利率。在民间借贷市场,要想月息5分(年息60%)借到钱还得靠关系,6分(年息72%)、7分(84%)很正常。而在往年,民间借贷平均年利率大概在20%左右。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从M2值和银行准备金率来看,我国货币供给并未出现巨大的缺口,也不足以把民间借贷利率拉到这么高。所以,只能解释为货币市场上出现了巨大的需求。 到底是哪里出现了巨大需求,会是极度缺血的实体经济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众所周知,当前实体经济中,涉及到民间借贷的企业一般都属于中小企业。大多数中小企业根本无法承受如此高的利率。如果企业依靠这个利率贷款进行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话,几乎注定会是一个亏本的买卖。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给《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民间借贷平均年利率为30%的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至少提高3-4倍(相对于银行信贷成本)。在那些利率提高至70%-80%的地区,融资成本上涨的幅度更大。 这些外向型企业的年平均利润率则低的可怜。商务部财务司处长袁晓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0年我国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为1.47%,低于工业企业平均利润水平。2011年1月至2月,企业出口利润率进一步下降到1.44%。而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平均利润率不到1%的企业占到全部企业数量的68.5%。 刘元春表示,其实大部分资金都进入了虚拟经济领域。据普益财富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共发行8497款理财产品(不包括对公产品),发行规模达8.51万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的7.05万亿元。年化收益率节节抬高,最高收益率甚至达到了7%,远高于银行表内业务的收益。 “房地产市场在严厉调控下依然坚挺和贵金属被轮番炒作的背后都有这部分资金的身影。”刘元春说。 原本就受伤的实体经济又被撒了一把盐。虚拟经济的收益要高于实体经济,需要的资金数额也是十分巨大,这必将会抬高民间借贷的利率,实体经济则陷入了有钱不敢贷的尴尬。 “对于国民经济来说,中小企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组成部分,大量中小企业背上高额融资成本将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其中最明显的为出口贸易额下滑、出现大量中小企业破产。”边晓瑜说。 对此,刘元春建议,我国必须缩小银行借贷和民间借贷的利率差和银行表内外产品的收益,从而抑制民间借贷向虚拟经济渗透。换言之,我国有必要在9月底之前再加息一次。 与此同时,我国还要建立资金流向的监控,随时掌握资金的流向,以便于实行调控。对于我国实体经济的关键产业,国家也有必要对其放宽贷款门槛,甚至发放政策性贷款。 边晓瑜则表示,我国应该正确引导民间信贷从桎梏走向前台将有利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立足于民间借贷的特殊性,我国应该建立符合民间资本发展的特殊规定。例如,允许其贷款利率适当高出银行一定的比例和保留其固定的客户资源等。再通过组建相应的监管机构对符合法规的贷款公司进行实时监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