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服务 >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

政策服务


平稳增长可持续 改革调整需加力

发布日期:2011-07-26      来源:平稳增长可持续 改革调整需加力
 日前,由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主办的“把脉中国经济高层研讨会”2011年中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有关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经济增长、物价走势、保障房建设、中小企业发展、宏观政策取向以及美欧经济走势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经济增长:总体基本正常,平稳增长可期
   
   大多数与会专家认为,尽管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工业生产的增速有所趋缓,但总体上是好的和基本正常的。从就业、煤电油运、资金需求、企业利润和工业企业销售率等数据来看,中国宏观经济总体表现良好。一是经济增速回落是平稳、温和的,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各季的增长速度都稳定在9.5%-9.8%之间,规模以上工业从2010年6月到今年6月,整整一年增长基本处在13%-15%的区间,非常平稳。二是目前表现明显好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候,GDP增速下滑到6%左右、工业生产仅增长3%多一点。三是企业景气指数和银行家信心指数总体上还比较乐观。四是就业状况还处于历史比较高的水平,这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好坏的一个最关键的指标。1-5月工业行业从业人数增长10%以上,明显好于2009年上半年近乎于零增长的状况,也与美国、欧盟目前9%-10%的高失业率情形有很大的不同。五是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稳定在略高于6%左右的水平上,利润总额保持较快增速。六是民间投资、民营工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电力、运输等实物量指标的增速都在10%以上。
   关于导致上半年经济增长有所减缓的原因,有专家认为,是中国及世界各国危机救助的“后遗症”,是由于刺激性投资和消费政策的逐渐退出,以及货币政策走向常态化进程中的适度收紧,导致政策刺激效应逐渐消失,内需和外需同时出现回落,引发宏观经济景气和增速的放缓。
   从下半年经济走势看,专家们总体上都是比较乐观的,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明显下滑,更不会“硬着陆”。一部分专家认为下半年增速可能会略有减缓,但总体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主要依据是,从国内需求看,受政策因素的影响,汽车、住房增长趋缓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新的替代产业还没有形成;从国外需求看,由于三大经济体复苏明显趋缓,可能会波及外需对我国经济拉力的进一步减弱。但总体上看,下半年投资、消费、出口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也有专家认为,“经济放缓”是阶段性的,而不是趋势性的,因为目前处于“十一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的交替期,“旧刺激”与“新刺激”的衔接期,以及地方政府的换届期,只要“十二五规划”开始全面启动,地方投融资约束局部放开,中国实体经济下半年有可能出现反弹,全年呈现“V”型调整的模式,中国宏观经济不仅没有“二次探底”的可能,甚至有可能在三季度末、四季度初出现增速回升的现象。
   
   市场物价:涨幅将回落,压力仍不轻
   
   百名经济学家调查结果显示,CPI的高点会出现在二三季度,部分与会专家认为可能会出现在二三季度的连接处,也就是6、7月。主要依据是,前期宏观调控已经初显成效,M2增速基本回落到适度范围,居高不下的房价也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加之下半年“翘尾”因素也将出现明显减弱。也有专家认为,下半年CPI同比涨幅虽然有所回落,但只是价格指数回落,新涨价因素依然不轻。特别是货币存量的冲击、资金结构的变异以及秋粮丰收等不确定性都可能导致价格绝对水平,如食品特别是猪肉、蔬菜等价格在8、9月份依然保持高位运行,使价格呈现“前高、后不低”的态势。
   
   中小企业:困难面前,为何总是受伤最重的
   
   与会专家认为,目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确实在加剧,除了原材料、用工成本大幅增加以及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拉闸限电现象增多等原因外,摆在中小企业面前最困难的是资金的紧张。
   尽管从理论上讲,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在正常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缺乏诚信记录和抵押品,无论是在危机时候还是在繁荣时候,融资难是一个常态,这是一个世界性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我国当前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除了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大环境,和中小企业天然的弱质性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与大量资金卷入投机领域,使资金虚拟化,流入实体经济的资金减少,以及资金使用成本大幅提高超出部分中小企业的承受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近年来,银行表内贷款增速在下降,但银行表外业务贷款增速在加快;间接融资总量有所减少,但直接融资总量增加。
   数据显示,各类理财产品大幅度增加,1-6月总类达到8497种,金额接近8.51万亿元。票据融资化严重。1-6月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33万亿元,累计达到7万亿元,其中30%左右是“光票”。于是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全社会融资规模并不一定比2008、2009年减少的情况下,由于各种金融产品价格扭曲和错配严重,如表外利率与表内利率、民间利率和官方利率、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导致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渗透性进一步弱化,对中小企业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有专家断言,如果资金泡沫化、经济虚拟化的问题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难从根本上解决。
   
   政策建议:强化结构调整,加大改革力度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依然比较复杂,宏观调控面临诸多“两难”选择。如何提高调控的艺术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专家们开出的药方是:
   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要调整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分配的关系,在当前企业面临困难较多、消费需求不振的大环境下,可考虑适当进行一些税费方面的减免。财政政策要有效发挥调控作用,财政收入增长必须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不能只是一味地快速增长。要运用差别税率、财政补贴等手段,大力支持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效遏制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发展,实现有保有压的结构性调整目标。
   提倡节俭,减少浪费,从需求方来遏制以食品为主的通货膨胀。现阶段,我们工作的着力点主要放在供给方,如何增加生猪生产、怎样保证18亿亩耕地的红线,等等,相对而言忽略了需求方,其实需求方有很大的潜力,这个潜力在于我们的食品特别是粮食、猪肉在储运和消费过程中浪费非常惊人。有人作过测算,浪费的比例大概在22%左右,相当于一年多消费1.2亿吨粮食,而日本浪费的比例不到5%。
   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金融制度是架接内部和外部的桥梁,而金融制度的核心是汇率制度。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虽然在金融危机之后有一些大的推进,包括几大行的货币互换,包括鼓励双边贸易的人民币结算等等,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这种汇率制度、结算方式使得我们的外汇储备快速增加,不仅导致人民币的被动投放,给经济的未来发展带来隐忧,而且,因为外部环境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也给我们外汇储备资产带来风险。因此,要创造条件,大力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大力改革汇率政策,这样,制度性的隐忧慢慢就会消除,同时也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
   用好用活外汇储备,努力实现保值增值。上半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非常快,截至2011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31975亿美元,同比大增30.3%。在当前复杂的世界经济环境下,由于美元不断贬值,欧洲多国陷入主权债务危机,如何降低汇率风险、使庞大的外储保值增值则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下一步全球性的通货膨胀趋势比较明显,要提前做好准备,防止外汇储备缩水。有二个途径可考虑,一是加紧增加一些物资的战略储备,包括石油、铁矿石等;二是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力度,特别是港口、公路、电厂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根据以往经验,这些投资收益尽管不是很高,但风险是比较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