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服务 >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

政策服务


中小企业困难未改基本面 政策送来“及时雨”

发布日期:2011-12-15      来源:人民日报
 
  开局之年,当人们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感到欣喜之时,也把更多的目光、更深的关切投向中小企业。今年部分地区中小企业经营遇难,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深入浙江等地实地调研,一项项扶助政策迅速出台。
   开局之年,当人们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感到欣喜之时,也把更多的目光、更深的关切投向中小企业。
   
   与宏观经济总体表现良好不同,今年以来,“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企业倒闭”……种种不利消息缠绕着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究竟怎么了?国家出台的种种帮扶政策能否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中小企业又将走向何方?
   
   困难未改基本面
   
   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走出来,不少中小企业本以为能暂时松口气,却发现形势似乎变得更严峻了。
   
   “用工荒”、“用钱荒”、“用电荒”……有人戏称中小企业变成了“心慌”企业。这些说法当然有些夸张,但今年以来中小企业生存发展遇到相当大的困难,的确是事实。
   
   融资难——央行连续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贷款利率。银根收紧,中小企业首当其冲,贷款更难、融资成本更高。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约一半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银行贷款“非常难”或“比较难”,超过一半的小型企业表示目前资金相当“紧张”。
   
   一些企业向尚不合法的民间借贷求助。温州今年企业民间借贷规模超过1200亿元。民间借贷利率大大高于基准利率,中小企业原本就是微利经营,如此高的利息一旦还不上,资金链断裂,只能选择关门歇业。
   
   成本升——持续数年的“招工难”后,今年各地迎来了劳动力价格的普遍上涨。这让大量依靠低成本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格外纠结,不涨工资招不来人,工资涨多了又可能没什么钱赚。调查显示,高达97%的中小企业主感到人工成本明显增加。此外,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市场状况堪忧——从行业看,今年纺织、塑料、轻工等行业盈利状况整体不佳,盈利状况较好的主要是采矿、信息、房地产等,而中小企业恰恰集中在前者。国际市场的波动也使东南沿海长期从事出口加工的中小企业订单大量减少。
   
   多重不利因素叠加,让本就不够强壮的中小企业越发感到困难重重。今年4月份以来,浙江等地出现了一些企业停工、部分企业家“跑路”的现象。
   
   但是,倘若据此判断中小企业到了“最坏的时候”、“倒闭”成潮,则言过其实。
   
   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8万家小微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今年以来小微企业的增长速度、生产收入以及部分财务指标增速出现一定回落,但总体运行仍处于正常区间,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出现大面积小微企业倒闭、关停的现象。
   
   工信部对13个省份中小企业的调研发现,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确面临资金紧张、盈利空间缩小的困难,但问题主要是局部性或苗头性的,中小企业整体上继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一度处于风口浪尖的浙江省也澄清,并未出现传闻中的大规模倒闭现象。今年上半年,在册企业数量不减反增。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多次强调,对今年以来中小企业的困难一定要全面看待。一方面,困难客观存在,有一些是深层次、机制性的问题,有一些是外部大环境变动造成的,这些困难不能回避,必须充分重视。另一方面,夸大中小企业的困难,让人以为中小企业都不行了,也不合适。中小企业发展的大方向还是好的,现在整个大环境,特别是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都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
   
   政策送来“及时雨”
   
   目前我国拥有中小企业约4000万户,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我国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今年部分地区中小企业经营遇难,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深入浙江等地实地调研,一项项扶助政策迅速出台。
   
   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国九条”。10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提高小型企业的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适当提高对小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等等。9条措施,明确而具体,极具针对性,一出台就受到中小企业的大力欢迎。
   
   几乎与“国九条”同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陆续做出承诺,保证小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贷款平均增速,并公布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税减了,还要减费。11月18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宣布自2012年起至2014年底,对小微企业免征22项行政收费项目。
   
   力挺中小企业,各地密集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浙江省财政拿出10亿元建立中小企业再担保基金,对符合转型升级的小企业减免税费。温州市设立规模为5亿元的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先期拨付到位2亿元,为当地中小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
   
   广东省中小企业局认定了一批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示范机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推进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工作。
   
   这一项项政策措施,如同“及时雨”为中小企业送来实实在在的帮助,更大大增强了中小企业对未来的信心。
   
   10月9日,曾因避债出走的“眼镜大王”温州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从国外归来。现在,这家浙江最大的眼镜企业已经复工。随后,温州奥米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福财等曾经出走的企业负责人也相继回到温州。“政府这样支持、重视,我们也一定要自救自强,把诚信和信心重新找回来。”在困难中曾动摇、逃避过的企业经营者,纷纷这样表示。
   
   据统计,到今年8月底,温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共计300家,比年初减少198家。亏损面7.5%,处于历史正常区间。泉州市95%以上都是中小企业,今年上半年,泉州完成工业总产值近4000亿元,同比增长两成多。曾被传“一半企业倒闭”的东莞市,今年上半年,全市合同吸收外资近20亿美元,增长70%以上。
   
   中小企业无疑还面临着许多困难,融资难、利润率低等问题也不是出台几项政策就能解决的。但信心的回归、共渡难关的良好氛围,让人们看到了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希望。
   
   转型升级莫迟疑
   
   同样的经营环境,同样是中小企业,今年也有不少企业取得出色的业绩,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探究原因,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转型升级早。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这是大势所趋。企业如果不正视这些变化,及时转型升级,还是走低成本扩张的老路,空间肯定会越来越小。”他表示,今年部分地区中小企业困难比较突出,其深层次原因正是没有主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传统经营模式盈利空间缩小的情况下,反而偏离主业,大量进入投机性领域。因此,中小企业长期健康成长,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时机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也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有民营企业“常青树”之称的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的话颇有代表性:“企业生生死死、有生有死是正常现象。有困难,怨天尤人没有用,只有踏踏实实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去实现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往哪儿转?
   
   一个产品,从最初的研发到最后的销售,附加值呈“高—低—高”走势,人称“微笑曲线”。我国的中小企业多数处于中间的位置,从事粗加工、简单加工的多,拥有核心技术、能提供高附加值产品的少,而且产能过剩、布局雷同、资源利用率低等现象突出。王一鸣表示,转型主要是往产业链高端转,通过技术进步、结构调整,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也使企业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转型升级有多难?
   
   有人担心,眼下一些中小企业生存都成问题,谈转型是不是有些不切实际?王一鸣说,转型的确不那么容易,需要投入,需要耐心,可能不会很快看到成果,而且存在相当程度的风险。但是,中小企业要认识到,不转型,路肯定越走越窄,来自外界的扶持再多也终究有限,归根结底还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
   
   与此同时,政策支持还应更给力。比如“融资难”的问题,转型升级同样离不开资金支持。由于技术创新具有高风险性,企业往往在研发这一最需要资金支持的阶段拿不到资金。虽然目前各大银行已纷纷表示要对中小企业予以更多支持,但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千差万别,不可能寄望几家大银行解决数千万户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还要靠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发展中小银行、草根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灵活而有效地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和不同业务模式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此外,政策还应发挥引导作用,例如通过所得税抵扣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向“十二五”规划纲要所提出的“精专强特新”方向发展。
   
   吹尽黄沙始见金。人们期待,当前存在的一些困难能成为提升的契机,推动、倒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跃上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