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中小企业私募债业务开展以来,就引发一股不小的热潮,券商的积极推动功不可没。而据《第一财经日报》从多方了解,对于中小企业私募债,不同券商之间态度迥异,俨然有“冰火两重天”之势。在目前已经获得中小企业私募债承销资格的38家券商名单中,中信、海通、华泰等实力较强的大型券商却“意外”不在其列。 赔本赚吆喝 海通中信观望后再发力? 今年6月7日和7月17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两次发布《关于证券公司中小企业私募债券承销业务试点实施方案专业评价结果的公告》,先后共有38家券商获得开展中小企业私募债业务的资格,包括江海证券、天风证券等多家小券商也都顺利拿到牌照。 然而,令人大惑不解的是,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华泰证券三家券商不仅没有加入私募债“第一单”之争,更不在先后公布的两批名单之列。三大券商为何“缺席”中小企业私募债? 5月22日,中小企业私募债品种甫一推出,上市券商中就有广发证券率先于24日通过开展该业务的董事会决议。此后,成功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第一单的东吴证券也在5月发布公告。光大、招商等其他上市券商也都在6月初紧跟脚步。 而据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海通证券和中信证券公布“通过开展中小企业私募债承销议案”的时间则分别为6月15日和6月21日。 “以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的实力,应该不存在资质不符合的问题,主观积极性不强的可能性较大。”一位资深券商人士表示。 上述人士同时指出,中信和海通两家券商在债券承销上一直颇有经验和优势,且以发行大型项目债券为强项,从人力成本、费率和风险等因素评估,中小企业私募债并不会入他们“法眼”,从资源配比的角度而言,表现不积极也情有可原。 据了解,目前中小企业私募债的承销费率仅为1%~2%,而该业务的承销量又不大,对于券商来说,是“类新三板”的“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但海通董事会秘书金晓斌否认了对该项业务不重视的说法。他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海通证券高度重视所有创新业务。每项新业务推出开展,公司都会从风险评估、盈利点等各个方面进行一个严格科学的评估流程。目前董事会已经通过相关决议,公司层面从项目储备、团队建设等各方面也都已经准备到位,储备的企业数量已有20多家。海通证券在债券承销方面是很有经验很有优势的。 “你会发现,海通证券推出新业务有时会比同行业慢一拍,主要缘于公司对于风控合规要求特别高。”海通证券一位业务部门人士也向记者表示。 小券商视为“救命稻草” 华泰或因“绿大地”事件受牵连 大型券商因业务繁多和实力雄厚,可以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观望后再发力。而小券商却将中小企业私募债视为“救命稻草”。 与此情形相符的是,一位投行人士也向记者透露,一家大型券商固定收益部最近正在向同行转让手里的项目,引来一批中小券商的追逐。 “我们前两天刚通过了协会的答辩,进入第三批名单应该没有问题。”南方一家小券商的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公司管理层对于该项业务非常重视,认为是IPO项目储备的较好途径,也是公司在IPO之前的最后一轮融资。为此公司还专门召开了动员大会,要求每个投行人员都要完成一定项目承揽的指标。 深圳一家中型券商的资深投行人士也表示,今年其所在投行IPO业务开展缓慢,优质项目数量凤毛麟角,报到会里的项目也在漫长的排队等待中,于是领导将目光转向目前较火的中小企业私募债。 “一年之后,债权人可以进行债转股,完成企业在IPO前的战略入股。”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一些PE现在会以认购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形式考察公司的质地,券商在对债券进行设计时也特意设置了可转债的条款。 与中信和海通或因主观动力不足不同的是,华泰证券的情况显得较为特殊。“华泰系”整合过后,华泰联合转身成为专业投行子公司,中小企业私募债作为固定收益业务也纳入其中。此前据媒体报道,在首批递交试点的21家券商中,仅华泰联合未能获批,而华泰证券至今也尚未发布通过开展中小企业私募债的董事会公告。 一位保荐代表人向记者透露,这是因为受到“绿大地”欺诈发行事件的影响,华泰联合证券作为保荐人的“只荐不保”行为拖累了此次私募债承销资格的取得。 一位接近华泰证券固定收益部的人士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不过他表示,公司高层日前已专程去监管部门进行沟通,华泰证券被挡在第三批名单之外的可能性较小。 据了解,中小企业私募债的第三批券商名单推出在即,中信、海通和华泰三大券商不出意外将出现在该名单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