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服务

会展服务


清代发票亮相兰州 200余张发票诉百年历史文化

发布日期:2017-04-14      来源:http://www.xinhuanet.com/expo/

    承载历史发展演变诸多重要信息的200余件发票及发票相关实物近日在兰州展出,其中最早的藏品为清代咸丰元年(1851年)发票,迄今已有166年历史。 杨艳敏 摄

 

清代光绪年间的发票。 杨艳敏 摄

    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税局副局长郑学强,亦是税收文献票证的收藏爱好者,特别是对西北税收文化情有独钟,此次他将收藏数十年的发票公开展出,就是为了和更多的民众一同分享发票的历史文化。

    此次“百年发票展”展出的发票及发票相关实物以时间顺序排列,分为清代发票、民国发票、新中国发票、官盐发票、大华纱厂发票、甘肃发票、发票印版、发票印章等8个板块。

兰州市民驻足欣赏发票文化。 杨艳敏 摄

    郑学强向中新网记者介绍,发票具体诞生时期至今尚无定论,早期发票有发奉、发货票、脚力单、执照、清单、抄上、奉上、尊账等数十种称谓,是商家销售货物所开具的一份“发货单”,也是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商品清单。

    “发票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记录和见证各个时期商业、货币、物价、税收、文化、印刷、纸张、书法、篆刻,以及城镇地名等诸多历史发展演变的重要史料,所以展示、研究和解读老发票上的历史文化信息颇有意义。”郑学强指着一张民国时期的“兰州天成和银楼”的发票举例说,可以通过上面的地址,还原出兰州老街道上的商铺分布和发展的情况。

    发票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记录和见证各个时期商业、货币、物价、税收、文化、印刷、纸张、书法、篆刻,以及城镇地名等诸多历史发展演变的重要史料。 杨艳敏 摄

    痴迷发票文化的郑学强如今已练就了“火眼金睛”,仅凭肉眼便可辨别真假。他说,清代发票既有格式发票(印制发票),也有非格式发票(手写发票)。清代发票大多是木板印刷,直到清末,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部分发达地区出现了铅印发票。“现存清代发票大部分是脚力发票,即运输发票,该种发票一般票幅较大,尤以晋商发票为代表。”

    “随着现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民国时期发票的品种数量进入了繁荣时期,商家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手写、雕版、铅印、石印发票呈现出了异彩纷呈的发票文化。”郑学强称,但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为挽救其财政经济危机,维持日益扩大的内战军费开支,不断地滥发货币,使其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经济崩溃,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这些从发票上载明的物价信息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所以,一张小小的发票也是一面历史的镜子,让我们能看到历史的真相。”

兰州市民驻足欣赏发票文化。 杨艳敏 摄

    新中国成立后,发票管理进入了新时代。在1986年,财政部颁发《全国发票管理暂行办法》,并规定发票由税务机关统一管理,而在这之前发票一直由各省市财税部门管理。

    兰州市民杨小洁一边驻足观看,一边不忘用手机拍照记录,“我对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第一次看到距今百余年的老发票,它的样式、印制手法等无一不吸引着我,还可以通过这些发票了解当时的一些信息。”

    此次由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税局举办的展览将持续至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