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中小企业每周要闻第15期
发布日期:2011-06-03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政策研究部
一、专题报告
【莫让中小企业成经济干预的牺牲品】
这一轮尚未完结的密集货币紧缩政策始自2010年。去年以来,央行11次上调存准率,其中2011年已达5次之多;加息4次,其中年内加息2次。持续的货币政策累积效应开始逐步显现:通胀、紧缩猛于虎——最“感同身受”的当属中国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
有世界小商品领域“道•琼斯指数”美誉的“中国•义乌小商品指数”, 4月景气指数为1061.67点,环比下跌22.79点,同比下跌13.01点,为近4个月来新低;生产成本高位运行使规模指数和信心指数双双震荡下跌,环比分别下降10.2点、126.95点。
更有甚者,4月以来,温州波特曼(餐饮连锁企业)、江南皮革在内的五六家知名企业主相继出走,原因就在于企业资金链紧张,生存环境恶化。事实上,类似的企业连环资金紧张,近来在温州并不是个案。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大胆预言:“银根缩紧政策再持续下去,到2011年末,温州将有40%以上的民企倒闭!在温州永嘉县黄田镇,近一个月有100多家企业关闭。”
上述问题显然已经引起中央相关部委的关注,银根紧缩对中小企业影响有多深?一场主要摸底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企业影响的持续调研,正在温州展开。
5月20日,银监会派出调查组低调抵达温州,调研主要涉及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商务部研究院5月24日也发布其对温州35家企业的抽样调查:四分之一的企业接近亏损,利润超过5%的企业不到10家,最突出的问题确实反映在信贷方面,企业贷款难已开始影响到很多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营。同时,工商联4月份在江浙16个省对中小企业做了调查,企业表示现在比2008年金融危机还要难。
微观企业的困难,反映到宏观经济层面则是物价指标持续走高和经济增速放缓苗头的同时显现。在政策宽松时期,银行信贷就很少惠及中小企业,即便有惠及,融资成本相比大型企业也更高;货币政策收紧时,则往往是中小企业最先被“紧缩”,而且越是紧缩,融资成本越高,这已成一条中国微观经济的现实无奈规律。中小企业情何以堪?一方面,人力、原料成本、物流成本不断上升,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国际外部环境又雪上加霜,企业利润步步缩水;另一方面,贷款难,资金链断裂,很多中小企业被迫高利贷举债“借旧还新”,掉入“利息黑洞”。最近情况再度恶化,温州连高利贷都需要有路子找关系,否则借贷无门!
中小企业生存难、发展难的问题由来已久。国务院针对民企出台的“旧36条”(《国务院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已长达6年; “新36条”(《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也有1年,然而实施成效、落实效果在中央和地方、各权力主管部门间最终还是演变成了一场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权利博弈。与此同时,场外的民企和央企们继续上演不对称的竞争游戏。
全国4300万的企业,民营企业占92%以上。
全国有7.79亿就业人口,国有企业安排就业人口6300万,民营企业却承担91.8%。现阶段,对于民企在中国的作用和地位的不匹配,早已不仅局限于经济学界或专业人士的打抱不平,对于民企待遇的同情,开始呈蔓延化的思想讨论。
没有银行系资金,中小企业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并客观推动了“民间利率”的市场化进程,一不小心,中国的中小企业间接推动了中国金融体制某些领域的改革。国际市场恶化,有的外贸型企业被迫“出口转内销”,但与国际相对规范的市场环境和健全的信用环境相比,多年国际生意如鱼得水的商人们却在自家水土不服,甚至遭遇坏账风险阴沟里翻船。
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民企,难道就只能在历次国内、国际的经济危机中,随波逐流、冷暖自知、自我救赎吗?为什么即便只是在相对单纯的国内环境的经济干预政策中,中小企业也总是最敏感最脆弱的神经末梢?有人开导我们说,从经济层面讲央企是稳定之基,从政治层面讲央企是执政之基。然而,无论是去年频频出现的央企“地王”,还是今年出现的“煤荒”“油荒”“电荒”,都无法再令我们相信央企是经济稳定之基的说法。因此,我们强烈建议长期饱受“共和国长子们”耳边鼓噪的政府,能够重新审视他们的真实用意。
中国民营经济受益于改革开放发展壮大至今,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多年基本停步不前。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金融体制还残留着计划经济的影子,商业银行并非害怕小企业风险,而是怕承担责任——大企业、大项目有政府支持,贷款出了风险可以拿政府作“挡箭牌”,而对中小企业放贷要做市场调查、要做跟踪,“吃力还不讨好”,那还是安安分分跟着计划走,至少底线不会犯政治错误。另一方面,政府在平衡央企和民企的问题上,采取的其实是纵容、鼓励央企无限制做大做强的默许政策,同时却因监管缺位缺失衍生出许多腐败、破坏市场公平公正的系列新问题。央企所谓的稳定之基、执政之基,正从政府干预经济的一个潜在思想意识,慢慢发展为一个重要的正当理由,这种默许、鼓励实乃对经济环境的最大干预。表现在经济波动期中,例如经济危机、低迷、通胀、滞涨时,中小企业就成了最不待见的弱势群体。
诚然,在对待中小企业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否认政府无所作为,“新旧36条”,虽然雷声大雨点小,但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还是有很好的精神鼓励和信心树立作用。这次,中央高层选择浙江调研,相信也是体察到了中小企业的疾苦。中央派出调查组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经济情况比较复杂;另一种情况则是将要出台重大政策。
我们殷切盼望着能超越“新旧36条”的,而且是真正能长期解渴的重大政策。
二、数字新闻
【中小企业获贷款的综合成本上升至少在13%以上】
2011年央行两次加息推动企业融资成本在不断上升,据有关机构测算,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上升幅度至少在13%以上,远远高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
【4月中国义乌小商品指数下跌】
有世界小商品领域“道•琼斯指数”美誉的“中国•义乌小商品指数”,4月景气指数为1061.67点,环比下跌22.79点,同比下跌13.01点,为近4个月来新低;生产成本高位运行使规模指数和信心指数双双震荡下跌,环比分别下降10.2点、126.95点。
【1-4月我国私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7.4%】
5月27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869亿元,同比增长29.7%。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利润3766亿元,同比增长47.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
工信部网站6月2日消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联合发布了《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春季报告》。《报告》指出,1至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4.9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去年6月后诸月的增速。实际上,去年6月后,工业增速已经放缓到14%以下。
【成本增加成企业经营困难的首要因素】
在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中,成本增加排在首位。1至4月,中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0.3%,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仅上涨7.0%。人工成本方面,去年30个省(区、市)平均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幅度达22.8%,今年又有北京、江苏等13个省再次大幅上调,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上涨。
【企业库存快速增加】
企业库存快速增加。1至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23.2%,比去年底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钢铁、平板玻璃、石化化工、汽车、轻工、纺织等行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20%以上。报告指出,造成库存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通货膨胀和需求放缓。
三、新闻关键字
【关键字:获得补贴】
国务院近日下发通知,提出政府鼓励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企业招收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对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地方财政应优先考虑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并优先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当年新招收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可按规定申请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并享受财政贴息。对企业招收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科研成果或荣誉称号申报等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
【关键字:担保补助】
商务部下发通知要求做好中小商贸企业融资性担保补助工作。新华网北京5月30日从商务部获悉,商务部市场秩序司日前下发通知,明确中国2011年融资性担保补助政策将继续重点支持商品交易市场、商贸服务业聚集区、商业街等商圈内的中小商贸企业,内贸信用险补助政策增加以农资为交易标的的投保方行业补助。通知指出,中小商贸企业融资性担保和内贸信用险补助政策实施两年来,在缓解中小商贸企业融资难、扩大信用销售、活跃市场流通、改善市场信用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根据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对象、标准和范围,结合本地区商圈内企业和为商圈服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政策支持方案,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资金支持,确保各项资金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