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4日早FT报道,在全球许多地区受到增长低迷、债务高企以及痛苦的紧缩计划拖累之际,非洲一直是个亮点,涌现了全球一些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但在借着大宗商品周期蓬勃发展之后,许多非洲国家(尤其是资源丰富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在全球动荡逆风肆虐之际面临严峻考验。今年原油和金属价格暴跌已经重创了非洲的几个大型经济体,包括尼日利亚和安哥拉(非洲最大的两个原油出口国),以及南非(非洲头号矿产大国)。现在美元强劲以及对中国经济健康的担忧,引发了非洲国家货币普遍疲弱。
的确,中国经济可能是决定许多非洲国家命运的重大因素。在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非洲最大单一贸易伙伴的中国,近年是非洲矿物出口的关键目的地、基础设施项目的主要投资者和建造者,同时还是廉价政府融资的关键来源。
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业务主管马丁-金斯顿(Martin Kingston)表示:“就中国经济放缓而言,影响不止一方面。它不仅打压了大宗商品价格,还影响了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包括基础设施支持。此外,非洲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依赖其他资本流动以及其他形式的基础设施和项目支持?”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放缓。Fathom Consulting最近发表的一篇报告指出,今年7月中国从非洲的进口同比下降40%。Frontier Advisory是一家专注非中投资的机构,其首席执行官马丁-戴维斯(Martyn Davies)表示,坊间证据显示,中国在非洲大陆活动放缓。“投资于非洲项目的中国主权财富基金或者半官方机构的最低预期回报率已被提高,因此资本……寻求更高的盈利能力”。
“中国飞往非洲的航班已被削减。你几乎看不到有国企代表团来到这块大陆”。话虽如此,他觉得中国私人部门对非洲的兴趣可能增长。
的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非洲部副主任阿贝贝-埃米隆-塞拉西(Abebe Aemro Selassie)表示,中国对大宗商品和政府资助项目以外的非洲增长故事也有影响,这一点往往被人们忽视。他说:“中国出现在全球舞台上,以及中国促使整个非洲的资本商品、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大幅下降,这些同样让非洲地区受益。”
“这是故事的一半,甚至可能更多。这些因素将依然有效,可能还被低估。”
尽管动荡可能降低非洲国家的整体增长率;今年7月,IMF预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今年的增长率为4.4%,低于去年的5%,但塞拉西表示:“这掩盖了截然不同的状况。”
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主要是非洲大陆的产油国,尼日利亚和安哥拉两国的货币暴跌,增长前景低迷。
尼日利亚和安哥拉分别是非洲的第一大和第三大经济体,它们的外汇已经出现短缺,为此出台了措施以控制外汇流失。它们的命运对非洲大陆的增长故事有重要影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8个原油出口国占到该地区GDP的50%左右。
对非洲的非原油出口国来说,货币贬值影响通胀和进口成本。它也将让那些之前利用投资者对收益率的追逐而向资本市场融资的国家经受考验。
赞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旺达、肯尼亚、加纳、塞内加尔和科特迪瓦在最近几年发行了外币计价的主权债券。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非洲事务首席经济学家拉齐亚-卡恩(Razia Khan)表示:“如今非洲各国货币贬值,外部风险被放大,公共债务比率上升,外界对这些国家主权信誉的看法也发生了极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