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中小企业每周要闻2012年第23期
发布日期:2012-08-03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政策研究部
一、专题报告
【2012年二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90.3】
《浙江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12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发布,报告概述了当前浙江经济的四大问题:市场需求依然不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工业经济仍然面临下行压力;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增长。
浙江省人大财经委调研发现,浙江企业经营效益下滑、生产经营综合成本提高,订单进一步减少,减产停产现象增多,仅温州一地,60.43%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现减产停产。
报告指出,小微企业去年以来面临的困难,正向大中型企业传导。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浙江工业大型、中型和小微企业利润分别下降23.8%、18.3%和14.3%。而企业效益下滑严重,前5个月,浙江企业利润总额下降19%,降幅低于2009年同期9.7个百分点;亏损面达20.8%,亏损率为13.6%,同比分别扩大5.2和6.7个百分点;亏损额152.2亿元,增长71.5%。与此同时,生产经营综合成本却继续提高,利息支出425亿元,增长36.6%,相当于同期企业利润的43.9%;用工成本上升15%左右;综合税费负担总体较高。
报告还显示,42.9%的企业反映二季度订单同比减少,比一季度扩大3.1个百分点。企业减产停产现象增多,温州市39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今年已停产140家,产值同比下降多达2276家,下降面达57%。
还有存贷款增量也同比减少,6月末浙江本外币贷款余额56641亿元,比年初增加3398.5亿元,同比少增481.1亿元,余额增长11.9%,增速同比回落3.4个百分点。
另据统计显示,5、6月份浙江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分别为46.4%、49.2%,处于荣枯线下方;工业用电量4~6月份维持负增长,分别下降2.8%、1.7%和2.2%。
为此,浙江省人大财经委建议,政府应帮助企业“减负”,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其中,严格执行税费减免政策,严肃查处个别地方出现的预征税款和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为,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高度关注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强对重点区域和行业、企业的检测监控,强化协调合作,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名誉院长吕福新认为,投资意愿下降,创业激情减弱,浙江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增大。他还对浙江整体经济发展形势表示了担忧。
7月12日,浙江省政府召开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提出要提振信心,通过抓市场、抓投资、抓减负、抓重点来“稳增长”,突出工业强市强县强镇强区建设来“强工业”,尽全力完成全年工业发展目标。
昨天,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表示,温州人口全省第一,经济规模全省第三,但是规上企业的规模只排在全省第五。大型企业外流,导致本地产业空心化,如果不解决空心化问题,温州经济转型发展就没有希望。
【“稳增长”需要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
目前整个世界经济下滑的趋势比较明显,美国很可能被迫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我国经济可能会面临更严重的困境。6月外贸数据已经显示中国出口增速下降的趋势,下半年中国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不过,虽然对发达国家的出口目前存在障碍。可中国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形势较好,尤其是对非洲、拉美和金砖国家。
对我国的制造业企业来说,虽然国内“产业空心化”和“去实业化”愈演愈烈,但从全球经济形势来看,目前却是我国制造业全球化的最好时机。我国加入WTO以来,抓住了世界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机,成功解决了1.2亿农民工就业,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不过,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以及人口红利是其所付出的代价,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下一步中国的制造业只有实施全球化,才能够在新形势下有更大的发展。这是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中,中国抢占世界产业制高点的战略问题。
我国已经拥有了一批应对世界制造业变革的基本技术和人才队伍,也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化经验的优秀跨国企业;其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产业园区和实施区域产业分工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了显著效果;而且国家制定和实施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政策,给制造业企业的可持续升级和战略转型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对我国制造业如何实施全球化,从国家层面看,应该进一步制定未来5到10年内,我国制造业可持续升级以及战略转型的目标战略,要加快制造业的产业布局,特别是尽快形成中国二三线城市产业发展格局。另一方面,要加大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中国企业不仅做大做强,更要做专做强。在大力发展大企业的同时,更要重视中小企业,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同时,要继续打造全方位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密切结合的产业平台,选择有条件的地区,打造高新技术以及制造业和城市发展密集的完整产业区。
二、数字新闻
【工信部眼中“稳投资”的重点产业有哪些?】
25日,工信部在一次对新闻发布会上对下半年中国经济形势发表了看法。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表示,当前工业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但随着稳增长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下半年经济运行有望企稳回升。朱宏任称,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中国经济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上半年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出缓中趋稳的态势,有几个数字有助于我们得出这一判断。首先,在外需明显减弱的情况下,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仍保持了10.5%的增长速度。“这样一个速度无论与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相比,都是不低的。”此外,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来看,4、5、6这三个月的增速分别是9.3%、9.6%、9.5%。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较大的、一度回落较多的原材料工业,二季度月度增加值增速分别是9.1%、9.3%、10.1%。装备制造业二季度增长9.1%,这个增速与一季度大体相近。此外,由于工业运行保持了平稳,因此上半年企业大面积效益下滑的局面尚未出现。数据显示,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4%,企业亏损面为17%。而在2009年年初,企业亏损面曾一度达到25%左右,情况远比现在严重。尽管已经出现了趋稳的迹象,但是朱宏任认为,“趋稳的基础还有待进一步巩固,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朱宏任明确表示,“稳投资”是当前“稳增长”的关键,要重点支持和建设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项目。从工信部官员的分析看,对下半年中国经济形势还是带有乐观看法,底气则来自“稳投资”这一工具。值得市场注意的是,工信部对“稳投资”的产业项目有所暗示,这些领域应该可能得到更多的投资。
【景气数据显示“稳增长”政策已初见成效】
由经济日报社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研究中心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共同研究编制的2012年二季度中经产业景气指数,30日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12年二季度,中经工业景气指数较上季度回落1.5点。在监测所覆盖的能源、基础材料、消费品等领域的11个产业中,有9个产业的景气度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二季度中经工业景气指数为95.4点,继续处于下行过程,但降幅较上季度收窄1.4点。与之相应,二季度月度工业增长情况较为平稳,4月工业同比增速比3月回落2.6个百分点,5月、6月则比4月回升0.3点和0.2个百分点。在构成中经工业景气指数的6个指标中,二季度有5个指标增速止跌回升或降幅收窄,这对于工业景气度下一步企稳发出了积极的信号。具体来看,投资增速止跌回暖,出口增长基本持平,企业利润、销售、就业增速降幅均有所收窄,仅税收仍呈显著回落。上述产业景气度走势逐步趋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稳增长政策因素的支撑。根据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的“双曲线”监测结果,在进一步剔除政策等随机因素后,二季度产业景气指数普遍呈现明显的下行趋势,降幅加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相应的稳增长措施的出台,景气下行态势会更明显,充分体现了迄今为止稳增长举措取得的初步成效。
【中国用工成本四年赶上美国,五年内将赶上欧元区国家】
据媒体报道,法国外贸银行发布报告称,在未来四年里,中国的劳工成本将赶上美国,五年内将赶上欧元区国家,七年赶上日本。
在中国GDP增幅、劳动生产率增幅低于去年同期的同时,中国最低工资标准涨幅也在放缓,但仍处于高位。该银行表示:“由于生产成本强劲上升,在中国生产将很快失去竞争力。”
不过,分析也指出,鉴于中国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由于其他方面的优势,中国将能够继续吸引外国投资者。
去年8月,波士顿顾问公司也曾表示,大约到2015年,在美国一些地方生产产品,在成本上差不多与在中国一样。该公司称,2015年将是“中国制造中国消费、美国制造美国消费”的年代。
【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报50.1%】
中物联、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1日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报50.1%,较上月再回落0.1个百分点,为8个月来最低点。
【中国小贷公司5267家】
央行7月30日发布的《2012年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数据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267家,与去年底相比,小额贷款公司增加了985家,增速19%;贷款余额4893亿元,上半年新增贷款977亿元;从业人员5.84万多人。从贷款余额来看,排名前三名的分别是江苏省、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分别达到969.13亿元、626.85亿元和348.35亿元。此前央行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4282家,贷款余额3915亿元,全年累计新增贷款1935亿元。据了解,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审批、牌照发放权归属各省市金融主管部门。近年来,我国小额贷款公司从无到有,蓬勃发展。业内人士指出,鉴于小额贷款公司主要面向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和农户个人,其快速发展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增强经济活力,稳定经济增长。
三、政策解读
【促进民间资本投资 新36条细则亟须破解落地难】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鼓励民间投资实施细则制定情况汇报。会议提出,要在铁路、市政、能源、电信、金融、卫生、教育等领域尽快推出一批引导民间投资参与的重点项目,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会议同时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为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认为,新36条实施细则落实困难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关的部门不愿意放权,尽管国务院一再出台各种政策,但是政府部门还是希望民营资本进入某个行业需要他们批准,这个批准二字就意味着权力。第二,一些在这个领域里面占据垄断地位的国有大企业,他们自认为是政府部门,又是国有大企业,他们可以设置很多条件不让民营资本进来,或者说进来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所以从未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反复强调创造一个公平,可预期的环境。
事实上浙江、江苏有很多民营企业要进入到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个项目,他们往往是多家企业联合起来进行投资,并不是一家企业进来投资,所以这不是一个进入的障碍,这个障碍是民间资金自己要解决的合约的投资方式,联合的投资方式,集体的投资方式,这个市场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的投资的方式来进入企业行业和部门,这个不需要太多的忧虑和担心。
昨天国务院常务会议里也反复强调,怎么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常务会议强调物权法。所以,其实不仅仅是我们的政府要转变思维方式,法律保护要更加健全,民营投资本身也要改变思维方式。未来来讲,除了国务院一再强调的法律部门要坚决维护民营资本利益以外,民营资本本身遇到问题,要通过非常公正透明的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对于那些刻意的设置障碍设置损害民营资本利益的权力部门甚至一些垄断的企业,要勇敢的拿起武器跟他们打官司,这也是巨大的进步,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回到法制轨道上,你才能谈得上保护民营资本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