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服务 >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

政策服务


协会:中小企业每周要闻2012年第29期

发布日期:2012-09-27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政策研究部
一、专题新闻
   【前8月占比不足一成 民企发债受制“先天不足”】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由民营企业发行的债券,占全部企业债券的比重还不到一成。这表明尽管近年来中国信用债市场发展迅速,但在社会融资体系中历来居于弱势的民营企业除了贷款难,还遭遇着发债难。
   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的原因是民企债券市场评级难,投资者偏好能有政府兜底的国企,另一方面也和民企自身存在的财务制度不规范、规模偏小有关。
   民企发债虽增四成仍是零头
   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最新统计,今年前8个月,民企共发行各类债券1535.61亿元,发行规模同比增长超过40%。
   但这样的成就并不足喜。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今年前8个月,包括短融、超短融、中票、定向工具等债务融资工具,以及企业债与公司债在内的各类企业债券,全国累计发行量突破2万亿元。相形之下,民企债券不过是一个零头,所占比重仅为7.5%。
   民企债券融资的现状,与中国民营经济的体量和贡献度是不相称的。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民营经济总量占中国GDP的比重已超过50%。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其民营经济总量达到约2万亿元,对该省生产总值的贡献连续8年超过60%。
   在此背景下,本月24日,交易商协会在福州举办了民营企业类会员专题研讨会。部分参会代表提出,民企参与债务资本市场的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希望协会能推出更多符合民企及中小企业特点的创新型债务融资工具。
   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杨农就此表态称,下一步,该协会将进一步探索创新金融工具,为民企提供多元化的融资选择。
   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的信用债余额达6.2万亿元,占中国债券市场整体余额的25.8%,市场规模排名世界第三、亚洲第二。其中,由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余额3.59万亿元,成为中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主板市场。
   市场选择“避险”
   在民企发债并非易事的同时,国企在债券市场却风生水起。一方面,许多大型央企纷纷通过债券市场,跳过了中间商,实现了金融脱媒,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监管政策相对宽容,地方国企及平台公司蜂拥进入债市,通过发行债券来弥补银行贷款受限所造成的资金缺口。
   尤其是今年以来,债券市场逐渐成为平台公司的主要融资渠道。从传统的企业债,到短融、中票,再到新崛起的定向工具和资产支持类票据,在这些市场上,地方融资平台及准平台公司的身影无处不在,城投类债券已在债券市场上“全面开花”。
   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8月,各类城投债累计发行量达到1045.6亿元,扣除因交易场所不同导致的重复计算因素之后,累计发行89只,金额仍高达860.6亿元。
   一位银行间债券市场人士称:“如今连中西部的区县级城投公司都能来发债,而民营企业除非是国内五百强,或者是所处行业的龙头公司,不然很难获得发债资格。”
   “一般民企,即便规模较大、经营不错,评级也很难超过AA-,难以满足监管部门的最低评级要求,而且这样一来发债的成本优势就比较小,还不如拿银行贷款呢。”某评级机构分析师告诉本报记者。
   一位公募基金债券交易员道出了国企、民企发债规模悬殊背后的市场心态:“出于风控考虑,投资者普遍存在国企偏好,原因很简单——一旦企业出事,国企往往有政府兜底,民企几乎不可能。”
   另一位券商交易员说:“一般来说,AA级以下的民企债券我们不会碰,民企短融则一概不拿。现在经济形势不好,而且发债人信息都披露不太牢靠,只好选择和政府关系比较近的。”
   某合资券商的一位固定收益部董事对本报记者表示:“帮助民企发债是一件头疼的事,单是在前期材料准备阶段,就需要找地方上各个行政部门盖章,这往往要拖很久,远不如国企来得便利。”
   交易商协会秘书长时文朝在去年出版的《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与创新》一书中表示,由于中国债券市场是在政府扶持下、为政府解决问题而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的监管理念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为政府解决问题的观念,偏向于为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
   求解民企融资困局
   实际上,民企融资难可谓老生常谈了。由于民企主要属中小企业,因此民企融资难往往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而这一问题无论国内国外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多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出台各类政策扶持中小企业融资,要求给予其与国企、外企同等的待遇,银监会更是要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不得低于全部贷款增速。然而民企或者说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始终未能得到根本性的缓解。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均表示,民企往往存在先天不足,例如规模偏小、公司治理存在缺陷、财务状况不佳、信用条件差等;很多民企缺少土地使用权、房产权等银行普遍愿意接受抵押的物权,导致金融机构在为民企提供贷款时须面对更大的风险。
   某大型银行对公业务经理告诉本报记者:“中小民营企业财务报表普遍不规范,大多雇用兼职会计,有时候一个会计负责几家中小企业的报表编制,这样银行怎么敢放贷款呢?”
   目前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门槛偏高,限制了企业申请贷款,并且贷款利率偏高,加重了企业财务成本。另一方面,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种类不多、额度不大,不能满足企业做大做强的资金需求。
   为突破上述限制,近年来联保贷款模式广为流行,尤其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民企通过血缘和友情纽带结成担保圈,相互为对方融资提供连带责任担保,从而形成了盘根错节的连环担保格局,这也为今年以来爆发的民企担保危机埋下了伏笔。
   更严重的是,在贷款和发债等正规金融渠道阻滞的背景下,民企只能选择民间融资,这往往等同于高利贷。在此过程中,非法集资风险突出,去年以来,民间借贷崩盘危机在全国多地上演,引发地方金融动荡。
   “要是正规渠道可以拿到资金,谁愿意冒险借高利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的金融机构仍以国有为主,在这种金融体制下,银行更愿意为国企提供融资,习惯于“垒大户”,缺乏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近日表示,中国应该集中资金大力发展社区银行,形成大银行贷款给大企业、小银行贷款给小企业的新型贷款模式,以解决民企贷款难的问题。
   
   【中小微型企业生产经营正面临多重困境】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玉林市政府联合发布的《中国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报告(2012)》指出,当前中国中小微型企业生产经营正面临多重困境。
   《报告》说,截至2011年底,中小微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7%。《报告》指出,受当前海内外经济大环境影响,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确面临比以往更多的困难,尤其是中小型微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主要表现为:市场需求下行压力加大,企业订单不足;在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下,企业成本价格大幅上升;融资难没有得到明显缓解;企业税费负担仍然较重;企业面临用工缺口;一些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中小企业面临紧迫的调整转型升级压力。
   此外,还存在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的一些体制和机制障碍,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这些问题也制约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玉林市政府在论坛还联合发出《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玉林)倡议书》,向社会各界发出倡议:各地政府应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广大服务机构应进一步提升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广大小型微型企业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
   
   二、数字新闻
   
   【9月汇丰制造业PMI预览值为47.8】
   汇丰公布,中国9月汇丰制造业PMI预览值为47.8.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5.5,创41个月最低水平;产出指数为47.0,创10个月最低水平;成品库存指数创纪录新高。中国8月汇丰制造业PMI终值下修至47.6创41个月低点。
   
   【前8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增速下降】
   商务部9月1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非金融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777家,同比下降12.38%,实际使用外资749.94亿美元,同比下降3.40%。8月当月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100家,同比下降12.7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3.26亿美元,同比下降1.43%。
   
   【8月我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连续第二个月负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9月18日更新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8月末,中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5.64万亿元人民币,较7月净减少174.34亿元。这是自7月出现单月净减少38.2亿元之后,金融机构外汇占款连续第二个月现负增长,且环比降幅也比7月明显扩大。
   
   【中国生产率增长大幅下滑】
   安永9月25日发布的《势在必行:提高中国生产率》报告称,中国的生产率增长正趋于下降,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从2001年至2007年的4.7%下降到2008年到2010年的2.8%。生产率的提高需要以来自企业层面的改进为动力,包括充分利用结构性变革、更好地运用新技术、科技赶超、人才培养、兼并与收购、海外直接投资等。
   
   【民营企业发债数量上升】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9月24日举办民营企业类会员专题研讨会。会议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民营企业共发行各类债券1535.61亿元,发行规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40%。
   
   【40支中小企业私募债完成发行】
   投中集团统计显示,截至9月20日,共有40只中小企业私募债完成发行,平均期限2.25年,平均票面利率9.08%,发行总额37.83亿元。其中,6月共有24只中小企业私募债完成发行,发行总额为21.83亿元,金额占比达58%,而7、8月各有8只中小企业私募债完成发行。
   
   【中国对外对内并购形势出现“逆转”势头】
   当中国处于资本稀缺阶段时,引进外资是中国主要的政策努力方向。不过随着中国的财富积累和国内市场变化,中国开始成为国际对外投资市场的生力军。其中,对外投资并购越来越成为一个亮点。汤森路透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参与并购总金额达1542亿美元,共计2492项并购,较2011年同期的1414亿美元上升9.1%。加拿大成为中企跨境收购的最大目标市场,目前总计12项并购案例,金额达187亿美元。与中国加大海外并购势头不同的是,海外入境并购呈现出不同的势头。从行业来看,由于金融业整合的趋势放缓,以往来自海外金融机构的股权收购大幅减少,海外入境并购较去年同期的312亿美元下降46%。整体来看,2012年至今,中国占亚洲地区并购活动总额的28.7%,交易金额占全球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市场份额较去年增长了1.5%。
   
   【制造业不良贷款余额比重最高】
   普华永道20日发布报告称,尽管十大上市银行2012年上半年整体不良贷款率较去年底下降0.02%,但整体不良贷款余额比2011年年底增加了53亿元,达3566.57亿元。在行业分布方面,除制造业在不良贷款余额比重超过40%外,批发和零售业的不良贷款紧随其后,占比达17.56%,较去年底大幅上升34%。
   
   【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影响我国外贸出口的第二大主要因素】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9月20日表示,技术性贸易措施(TBT)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已经成为继汇率之后,影响中国外贸出口的第二大主要因素。关税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已经是关税措施的两倍,而其中TBT和SPS措施的影响又占非关税措施影响的48%以上。中国连续6年开展的出口企业遭遇国外TBT、SPS措施影响的调查显示,中国有超过35%的出口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受影响的程度还在上升。
   
   【WTO下调全球贸易增速预示贸易前景堪忧】
   世界贸易组织(WTO)在近期发表的全球贸易风险分析报告中表示,受欧债危机拖累,将今年全球贸易增速预期由此前做出的3.7%下调至2.5%。将2013年全球贸易增速预期由此前做出的5.6%下调至4.5%。WTO表示,该判断是基于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将分别增长2.1%和2.4%的预估。WTO预计,今年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速将从此前的2%下降至1.5%,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增速将从此前的5.6%下降至3.5%。2013年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速可达到3.3%,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增速可达到5.7%。尽管美国经济增速慢于预期,日本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但全球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在发生债务危机的欧洲。由于全球性的需求下降,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了中国外贸进出口出现大幅下滑。根据中国银行估计,今年全年进出口增长仅有6.3%左右,离10%的目标相差甚远。由于经济转型非一日之功,考虑到中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结构,出口的疲软很容易传导到国内市场,导致需求的萎缩,今年经济增长的目标很难达成。
   
   三、政策解读
   
   【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创新金融服务科技的方式和途径,加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扩大非上市股份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
   
   【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有关要点】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提出,下一步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快发展服务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快发展服务业,审议通过《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草案)》。会议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围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围绕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大力发展商贸、家庭服务、法律服务、体育、房地产服务等生活性服务行业,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