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6日上午,周凯练带着一家德国企业负责人到自己厂里转了转。这家德国企业声称可以帮助周凯练的不锈钢厂在加工中不用酸,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节省成本,现在,周凯练还在等待德方企业计算出最后的成本价。“他们的具体技术我不懂,但我们上次去德国考察时已经了解到有这种技术,并当场在那边看了演示。”周凯练是广东揭阳市凯链不锈钢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正在寻找德国企业进行合作,为自己厂子的转型升级做好铺垫。
在广东揭阳,和周凯练一样从事金属生产的企业有7608家,年产值超过580亿元,其中,不锈钢制品产量占到全国的20%。揭阳作为全国重要的金属生产基地,享受着传统产业带来的GDP增速,同时,金属加工中的电镀和酸洗环节,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重度污染的工业用水,为当地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曾经的低端金属加工路已经前途迷茫,如何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弯道上完成一场漂亮超车赛,成为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抱团突围
2012年,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在市政府的牵头下,决定以治理污染为契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中德金属集团公司常务副总裁刘飞舟所在的中德金属集团负责开发建设中德金属生态城,董事会成员均为当地企业家。生态城的打造与传统政府搭台的方式有所不同,是由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的成员出资,建立一个10亿元规模的产业基金,并对每位企业家成员设立了投资上限,避免“一股独大”,以保证生态城的民主决策。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很快与德国工商大会对接成功。德国工商大会,是82个独立的德国工商会的行政联合机构。
一扇大门已经打开。2015年5月,国家工信部批准在中德金属生态城设立中德(揭阳)中小企业合作区。与国内其他工业园区不同的是,这一次不再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而是“企业搭台,政府支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首届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在揭阳召开,这座曾经被拒之门外的城市迎来了200余家来自德国的企业,为期两天的交流会上,签约的项目已有34项,双方企业签署的谅解备忘录30份。
德国工商大会主席史伟哲(Eric Schweitzer)认为:“德国企业对中国市场还是很有信心的,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超过四成的企业表示会追加投资,目前中国处于转型期,我们反而比较看好这个转型期,对于德国企业来说找不到一个比中国更大的市场。”
取经德国工业4.0
来到揭阳的不仅仅是德国的中小企业。德国欧绿保集团董事长史伟浩(Axel Schweitzer)带着欧绿保第三代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在揭阳落地。2014年3月28日,揭阳市人民政府、德国欧绿保集团、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三方在德签署中德资源再生基地项目合作协议,揭阳成为欧绿保集团在中国的第一站,揭阳的生活垃圾将交由欧绿保进行第三代技术处理。目前,欧绿保在揭阳的工厂已经入驻中德金属生态城。
事实上,揭阳突然之间受到瞩目离不开政府给出的前所未有的扶持政策。
两年前就到中国寻找机会的德国保库公司(BAUKU)最终把保库智能管网项目落在揭阳。德国保库的中方公司副总经理司元说:“揭阳政府对我们非常支持,决定在中德金属生态园城内适用我们的产品和系统,并且在国家标准没有出台的时候,给我们一个实地检验的机会,为以后的市场拓展打好基础。”
另外,和所有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时遇到的问题一样,资金是最关键的一环。“政府和园区都投入了一定的资金,给中国银行作风险准备金,中行依据准备金可以对入园企业进行金融授信,企业就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支持。”司元说。
和很多产业聚集地类似,在民间自发生长的产业链条上,7608家大大小小的金属加工企业,为这个城市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在过去30多年中,成为地方环境的破坏者。金属加工中的电镀和酸洗环节,在过去粗放式的生产中带来了严重的环境伤害。
一方面顾及环境承载力,一方面寻找企业出路,这样的反思在改革最前沿的广东非常普遍。16年前,周凯练自己办厂加工不锈钢,如今,他同时是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理事,中德金属集团的股东之一,“我原来是生产不锈钢,我们的工作是有一些污染的,现在想给企业找技术比较先进的合作伙伴,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做打算。”周凯练说。
在广东,像周凯练这样的中小企业家还有很多,他们即便有意愿进行产业升级,但存在资金、渠道、资源等局限性,单个企业难以有机会走出国门与世界先进企业进行交流,而这一次,位于广东东北部、基础设施建设远落后于珠三角地区的揭阳,正准备带着当地的中小企业走出家门,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弯道上,从粗放式生产直接拥抱“中国制造2025”。